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发布时间:2021-05-08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对于某件事,物理老师可能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化学老师可能会用化学知识来说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或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启迪。”下列成语能正确地概括这句话的是
A.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原来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
A.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D.真理是相对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09年11月1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月球存在水的发现,与此前人们认为月球是干旱之地的想法大相径庭,这一发现揭开了太空探索的新篇章,增强了人们在月球建立永久基础的信心。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自然界的客观性随着人类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④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地被否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主要在于该真理 ①超出了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只为少数人所坚持③背离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在实践中一时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钟爱。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动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由此可见 ①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历史性②人的认识都是对未来的反映③人的认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④人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表明
A.真理与权威常常是相互排斥的
B.只有藐视权威,才能服从真理
C.真理总是与权威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要靠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来检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无限性
B.客观性
C.条件性
D.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