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3)1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提倡“包容性增长”,人们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发布时间:2021-05-08

A.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C.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试卷相关题目

  • 1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正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①认识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992年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10年“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效益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对党长期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这表明 ①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②理性认识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③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④科学思维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古语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人事,必作于细”。分析其不尽合理的地方,你认为恰当的应对办法是  

    A.尊重客观规律,反对盲目冒进

    B.抓住事物联系,引导事物发展

    C.把握矛盾对立,促成事物统一

    D.敢于解放思想,寻找新的思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世界人口达到70亿。针对人口问题,各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采取了或抑制、或鼓励的不同生育政策。这说明

    A.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追求真相”越来越成为广大网友的普遍愿望,“上海的钓鱼执法”“南京徐宝宝”等事件都因网友的追问被“还原”了事实真相。这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相对的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最基本的属性是

    A.可知性

    B.条件性

    C.客观性

    D.具体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