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①感性认识依赖于实践,理性认识不依赖于实践 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③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④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对实践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发布时间:2021-05-08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为抑制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我国房地产新政策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未满5年转而销售的住房,以5.8%的税率全额征收营业额。这说明:
A.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税收长不具有固定性
C.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D.国家通过税收对经济实施监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从2006年起,全国将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业税
A.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C.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D.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以投资为目的的短线炒房行为是造成房价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国家调整了住房转让营业税计征办法,增加了二手房售房成本,减少短线炒房收益,抑制了短线炒房行为。这表明税收
A.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税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②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作用 ③社会主义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人民的自觉纳税 ④社会主义税收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记者日前从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非公有资本在内蒙古自治区投资兴建新的市政设施,5年内将免征企业所得税。这一做法:
A.违背了税收的固定性
B.完全是从主观意愿出发,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C.想运用税收这个重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D.想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资源配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有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全面掌握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 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④用理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选项中,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分析错误的是
A.“明修栈道”是假象,“暗渡陈仓”是真象
B.“明修栈道”是现象,“暗渡陈仓”是本质
C.“明修栈道”和“暗渡陈仓”有着共同的本质
D.“明修栈道”和“暗渡陈仓”都是本质的表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反垄断法从草拟到出台,历经13载。该法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规定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对垄断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内容。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坚持联系的观点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中央把民生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其哲学依据是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并决定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③民生问题等次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