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发布时间:2021-05-08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B.揭示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立性
C.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否定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试卷相关题目
- 1《反垄断法》的起草工作始于1994年,随后历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多次审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向社会公布全文草案,举行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后在认真总结、反复修改后形成决议草案。《反垄断法》的立法过程表明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出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表明 ①本本上的东西是不可靠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推进改革 ④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实施2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说明
A.新经验、新认识对实践起推动作用
B.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C.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认识的目的是要指导实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嫦娥一号”用自身携带的立体相机获取并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表面图像,图片清晰地反映了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嫦娥一号”将采用迹象我国独有的技术,为月球拍下倩影,从而制成世界上首张完整细致的立体月球地图。可见
A.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C.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我国在新世纪已连续出台了四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主题分别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从新世纪连续出台的四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看,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是:着眼于从增加农民收入上升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这一变化表明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深化发展的过程 ②人们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是由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 ③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有新思路,“新思路”的哲学依据是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期,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研提出各类议案,涉及到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研提出议案说明
A.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深入实际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
B.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上述观点是强调
A.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并不重要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获得理性认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朱镕基在《关于制定十五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九五”的实践,丰富了我们在复杂形势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以及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宏观调控的经验。这段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