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给定资料】
一直把“惯例”当成中性词,近来却觉得有几分扎眼。一位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抱怨道,对单位里的一些风气看不惯,时常提几句意见,结果总被人呛回去,借口千奇百怪,当实在拿不出规矩、讲不出道理时,就干脆给他摆上了“惯例”二字。他愤然问,此种“惯例”,能惯着吗?
字面上理解,所谓“惯例”,意指“一贯的做法”,就是一直以来的态度、行为。从工作角度看,那些良好的习惯、宝贵的经验,的确需要传承。党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红线、底线、高压线,必须严格遵循。然而,“惯例”不是挡箭牌,怕就怕打着“惯例”的旗号,固步自封、逡巡不前,名为公家的“例”,实则是私心的“欲”,阻碍着改革与创新。
请根据材料,联系社会实际,围绕“惯例”这个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论证有力,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不能惯出“惯例”
借年终慰问退休老职工之名,违规公款大吃大喝。东窗事发后说都是多年的“惯例”,能不能网开一面,下不为例,这些所谓的“惯例”,听上去似乎颇有迷惑性,但其实质并非基于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形成的不成文的纪律规矩,而是长期以来屡屡违纪却得不到纠正所形成的“破窗效应”。
现实告诉我们,如果纪律和规矩不能立起来、严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慢慢产生。这种“惯例”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不断有人违规违纪却没有受到相应惩罚。对按这样“惯例”办事的,不仅不能网开一面,反而更应当依据党规党纪严惩,以儆效尤,不能给违反党纪的人惯出“惯例”来。
不惯出惯例,要破除利益要害。之所以很多年的“惯例”没有破除,是因为这些“惯例”涉及一些人的利益,如一些法院年底不立案,一些单位逢年过节必须发礼品,领导过生日必须送礼物等等,这些“惯例”要么是领导干部懒政思想在作祟,要么是侵犯群众利益的“惯例”在作祟,总之对待这种惯例,坚决不能迁就,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已经有无数教训深刻的典型案例,从反面揭示了什么叫“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什么叫“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什么叫“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心中装着“小九九”,无视中央要求和党纪约束,不收敛、不收手,注定要栽“大跟头”。
不能惯出惯例,要对领导干部加强记录约束。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中央反复强调,“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只有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员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才是合格的干部。只有从严执纪、严惩不贷,才能让党规党纪成为通了高压电的“高压线”,成为任何人都不敢逾越的“制度之墙”,从根本上遏制住违纪的“破窗效应”。
不能惯出惯例,领导干部要做出表率。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另告干部要“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领导干部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改作风永远在路上,砸碎办公室政治的庸俗“惯例”,继续以整风精神从严执纪、从严要求,才能保持党员干部清廉有为的状态,才能构建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责编:雷丽珍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