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材料】
2016年6月,据媒体报道,浙江开始全面推进古村落“再生”,不仅着力保护独特的老建筑、老街道,而且试图把做乌米饭、弹棉花、棕绷床等传统艺人请回来,避免古村落成为空壳。
自2012年以来,浙江累计开展上千处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修复古建筑1万余幢、古道212公里。
【解析】
中国的古村落面临两种境遇: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村落,无力修缮那些历经风霜的老宅,只能任其倒塌;交通便利的村落,被人圈起来当作旅游开发的摇钱树,遭受“开发性破坏”,大量古村落正在消失。
不能变现的就弃之如敝屣,能变现的就一拥而上地盲目“开发”,搞“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式的疯狂“造街”,使古村落因过度开发失去本真,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看似不同的方式,其内在逻辑思路是一致的:用“经济”眼光打量古村落,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保护”。
通过切实有效的保护,未来,当城镇化的尘埃落定,江浙之地可能又将成为古村落文化璀璨的高地。而那些仍沉迷于大拆大建、陶醉于眼前利益的地方,放着自身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去珍惜,放着珍贵的古村落不去保护,等到幡然醒悟,定是悔之晚矣。
改变各地古村落保护、发展的不均衡状况,需要国家层面的协调推动,更需要各地转变发展思路。
责编:雷丽珍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