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一份名为《关于审定市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的请示》的公文,是四川遂宁市环保督察办上报给遂宁市委书记的。全程4.8公里,驾车只需11分钟,该公文却“走”了整整42天。这份公文引发了遂宁市一场声势浩大的作风整治行动,先后有包括遂宁市政府副秘书长、遂宁市环保局局长、副局长在内的共12名责任人、1个责任单位被处理。(见4月10日《华西都市报》)
【热点题目】
一份名为《关于审定市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的请示》的公文,是四川遂宁市环保督察办上报给遂宁市委书记的。全程4.8公里,驾车只需11分钟,该公文却“走”了整整42天。请你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思路解析】
现状:
真实工作中,一份公文的高效抵达,并不是“跑跑腿”那么轻松,需要经历从起草到定稿,再由各层领导审签,最终打印成文送到目的地。之后还要经过当地办公室收文等一系列活动,才最终送达相关领导审阅。在这繁琐的工作流程中,如果某一环节有所耽搁,都会延长公文的送达时间。
观点:
由于中间环节的拖延和耽搁,一份公文42天后才送到仅仅4.8公里外的市委书记手中,确实让我们感到匪夷所思。但事件背后看到的却是一些职能部门存在的严重的懒政作风,亟须严厉整治。
影响:
1.降低领导了解基层工作情况的效率,不利于决策,解决群众问题;
2.不利于效率型政府的建设,会养成一种拖沓的工作作风
3.曝光后会容易引起群众的质疑,降低政府公信力
原因:
1.接办工作流程复杂,降低工作效率;
2.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导致工作中督促,交接时间长;
3.审核机制不完善,在文件审核过程中,未明确反馈修改意见时再次上报的时间;
对策:
1.政府部门要优化、简化工作流程,并避免人浮于事现象;
2.要确保责任到人,明确办事时限,防止扯皮、推诿或拖延不办等官僚主义作风;
3.要加大惩戒和警示教育的力度,对在工作中存在懒政行为的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和处罚,以儆效尤。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