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明清时期的山西籍盐商,以善于经营、多富商而着称。
一
明清时期盐行专卖制,获利甚厚,为商人争趋之业,而其中又以山西籍盐商为多,诸如河东盐区、长芦盐区、两淮盐区、四川盐区等,到处都有山西盐商的足迹。大体说来,山西盐商多由以下几种人构成:
其一、势豪望族。这是山西籍盐商中势大财雄者。如明朝议大夫阎蹯楚之祖、之父,均以"太原望族,贾淮上盐筴"①。又如张四维和王崇古家。张四维,字子维,山西蒲州(今永济)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万历三年(1575)以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人赞机务。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父,也是蒲州人,嘉靖二十年进士,官居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张四维的父亲张允龄、叔父张遐龄都是奔波一生,"足迹半天下"的商人。张四维共兄弟9人,四维为长,其三弟张四教从16岁开始经商,随其父从业沦瀛间,"治业滋久,谙于东方鹾利源委、分布、调度具有操纵"②,是非常能干的大盐商。张四维的四弟张四象,前妻王氏家也是商人。王氏去世后,张四象的继妻范氏,其家还是商人,其祖父范世逵在明初实施开中法时就经营盐业。王崇古的祖父王馨是河南邓州学正,王崇古的父亲王瑶先后在邓州、湖北襄阳、陕西、河南鲁山、甘肃张掖、酒泉等地进行贸易,积累一定资本后,贩盐于淮浙间。王崇古之兄王崇义则是长芦盐商。王崇古的伯父王文显也是长芦盐商。王崇古的长姐嫁给了沈廷珍,其长男沈江,是随其父活跃于扬越的盐商。兹将张四维、王崇古两家的经营盐业者列表如下:
由表可见张、王两家及其姻戚,多为盐商,而张四维官居内阁大臣,王崇古是边疆大吏,这样的家族业盐,真可谓财大势雄。所以御史永郜春巡视河东盐池后说: "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郜永春所说之势要,就是指张四维、王崇古家而言③。
其二、皇商。皇商即官商。在清代的官商中,以内务府的皇商资本最雄厚,与清政府的 经济 、 政治 联系最紧密,而其中又以山西介休范氏最著名。早在明初,范氏已在边塞地区进行贸易。历经七代,传到范永斗时已成为张家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商人。
清人关前,范永斗即充内务府皇商。顺治初年,正式入内务府籍。随着清朝统治在全国的建立,范永斗在其子范三拔的襄助下,利用皇商特权,插手盐、铜运销和对外贸易,势力越来越大,获利越来越多。从康熙到干隆初年,范三拔的儿子范毓馪、范毓 [香+奇]、范毓[香+覃],为清政府运送军粮,建立了功勋。清政府先后授范毓[香+覃]太仆寺卿、范毓[香+奇]布政司参政。范毓[香+覃]以武举累擢为正定总兵官等要职。范氏利用其皇商特权,曾经营长芦和河东盐。从干隆四十六年(1781)范氏破产的清单中,可知范氏在直隶、陕西、山西、河南等地都设有盐店,在天津、沧州有囤积盐斤的仓库④。
其三、富商兼地主。如王履太、尉济美,老家都是山西人,"本北省富室,业盐淮南而家居"⑤。又如山西平阳府富室亢氏,据马国翰《竹如意》卷下载:"山右亢某,家巨富,仓庾多至数千,人以'百万'呼之,恃富骄悖,好为狂言,时晋省大旱,郡县祈祷,人心惶惶。亢独[把"拖"的"扌"换成"讠"][把"拖"的"扌"换成"讠"]然,对众扬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不难看出,亢氏是一个大地主。亢氏经营粮店、当铺,而且还是个大盐商。据记载:"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用奢靡,埒于王侯",这两家都是"业鹾"起家⑥。亢氏在扬州业盐,曾与扬州"盐务商总"的安麓村齐名,有"北安西亢"之称,西亢即山西平阳之亢氏。
其四、一般商民。这种人包括家贫而业盐者,如前述王文显,其父原至教谕,官卑而贫,王文显为长子,翱翔长芦之域,最后卒老于盐场
⑦。亦农亦商者。如薛论,大同府天城卫人,其家世力田以农致饶,兄耕弟贾,业盐于淮⑧。弃儒而贾者。如乔承统,山西襄陵人,系明季贡生,父乔养冲,中盐卒于扬州,承统遂弃儒而贾⑨。籍先人遗资业盐者。如杨近泉,振武卫人,"籍先人遗资,……挟数千金,装游江淮间"⑩。
二
明清山西盐商,不仅足迹遍于国内各大盐场,而且多富商。在两淮,"向来山西、徽歙富人之商于淮者百数十户,蓄资以七八千万计"⑾。太原阎蹯楚之祖、之父,在"淮上笑盐,积贮丰盈"⑿。在长芦,如蒲商王文显,以盐商起家,"大室庐,备宾祭,毕婚嫁"⒀。清代山西介休范氏为长芦首富,拥有资本"百余万两"⒁。在四川、当地"充商者,不尽殷实之户,每有将所领之引,出售与山陕客民行销"⒂。在福建,据《福建盐法志》载:"官办各帮,本地商殷富者少,大半皆西商"。另外,从致富途径上看,有起边于商的,如蒲州人范世逵,"历关陇,度皋兰,往来张掖、酒泉、姑臧之境,……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积缗钱以万计"⒃。如洪洞人李映林,"财雄里中,起为边商"⒄。以贩运起家的,如临猗人阎天杰,"出应盐务,运发陕西长安、华阴两县,商事五年间,盈利数万。"⒅
山西盐商何以多能致富呢?从经营之道上看,我考虑主要是:
一为善于心计。如蒲商王文显,经商40年,为商"善心计,识重轻,能时低昂,以故致饶;与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又善势伸缩"⒆。又如范世逵,"有心计,……商人不乐与官为市,公独曰:此可居也。……其趋舍,每发必奇中"⒇。再如蒲州人展玉泉,"虽居厘中,不切切计刀锥,凡废居迁易,内定于心"[21]。
二为精于 计算 。如盐商张四教,"居业沦瀛间,识量益宏达,综计精确,不屑较锱铢,每年羡于人所不取,尤精九章算术,凡方田栗布勾股商分等法,皆按籍妙解,不由师授,……谙于东方鹾利,源委、分布、调度,具有操纵。末年,业用大裕,不啻十倍其初"[22]。
三为父传子习。如展玉泉,"自其父时,以居沦瀛为业,玉泉方龆龀岁,因已从翁游焉。翁多画而善中,于时盐制方敦,诸近境类为它运司所侵,其滨海诸郡率私贩畿以右,又民善煮碱卤为盐,沦盐岁所发运不及额十之三四,诸贾人多去之,乃翁守其业不迁,仍付其子。近岁法制渐复,占沦盐者往往牟大利,诸贾人四方辐辏之,视昔时不啻十倍众矣,而唯展氏为世商,故蒲人谓教子不易,其业为有见也"[23]。
四为不辞辛苦。如范世逵,幼服贾四方,时"商人占淮浙盐者,责令输栗甘肃、宁夏等边,给通关领引,而守支于淮浙,谓之飞挽。然自开中以及支给旷日延久,且出入戎马,间有烽堠之惊,而盐利又时有眺朒,是以商人不乐与官为市,公独曰:此可居也。遂历关陇、度兰皋,往来张掖、酒泉、姑臧之境,察道里险易,……其趋舍,每发必奇中,往往牟大利"[24]。
山西盐商所获之利润,其去向主要有四个方面:甲、奢侈挥霍。如盐商张四教,"襟度旷达,乐施好义,当其义气所激,即挥置千金不顾"[25]。盐商亢氏,康熙时《长生殿传奇》新出,"命家伶演之,一切器用,费镪四十余万两"[26]。乙、购置土地房屋。如前述盐商范世逵,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积缗钱以万计。又如张四维的祖母很疼爱次子张遐龄,临终嘱托长子张允龄说,遐龄不善生计,希望兄长能给予帮助。后来,张允龄便给了张遐龄一座庄院,让他靠土地过着悠闲的生活。可见张氏土地不少。张氏是大族,分居京师、蒲州,两地都有不少房宅。张允龄晚年因思念故乡,离京回原籍居住,特在城东十里新建别墅一座,院中花卉四时皆开,颇具规模。再如盐商亢氏,为"晋商魁首,家临汾,宅第连云,苑如世家"[27]。据《扬州画舫录》载:"亢园在小秦淮,初亢氏业盐,与安氏齐名,谓之北安西亢,……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为百间房"。丙、投资它业。据清朝《军机处录副》载"晋省民人素善经营,从不肯将银钱闲贮在家,自(河东盐池)裁商之后,即将资本另行营运,或赴别省别图贸易"[28]。大体说来,明代山西盐商资本多用于盐粮贸易。入清以后,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兼及绸缎、皮毛、木材、洋铜、茶叶等。如乾隆《陕西周至县志》卷9载:"行盐贩木及开张绸缎、皮革皆属晋人。"丁、捐助饷款。这种款项以清代特别是清季居多。清人徐继畲说:"晋省前后捐输,已至五六次,数愈千万"[29]。这种捐输,一种是用于军事方面。如雍正时,清兵出征西北,山西盐商范氏一次捐输银44万两,一次捐输262万[30]。山西介休人张英,主要经营河东盐,乾隆时捐输银14000两,助金川军需;嘉庆时又捐银2万两,以理军资[31]。另一种捐输是恭逢皇帝巡幸。清朝皇帝经常去五台山巡幸,山西盐商只好"情殷报效,愿备赏银"。政府对捐输助饷的商人,给予奖赏,以资安慰。如太谷县盐商程凤南,"出囊中资,捐饷增课,力助军需","给九品顶带,以示特奖"[33]。实际上这种捐输带有强迫性,常使商人视如猛虎苛政,以至嘉庆帝也感到这种横征暴敛有可能"激成事端",告诫地方官员要妥善办之[34]。戊,其它方面。诸如修路筑桥、祠庙义学、助赈义行等。运城盐池的姚暹渠,即由盐商捐银浚治[35]。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