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国际经济协调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发挥国际经济协调作用的相应组织结构的影响力、号召力下降。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协调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程序复杂、成本高、灵活性差的特点,导致2003年的坎昆会议的失败,直接导致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能力逐渐下降,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从此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组织改革的重中之重。④
其次,作为国际经济协调重要组织的七国集团逐渐走向衰落。七国集团经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尽管它曾一度辉煌,但是并没有为国际经济的协调带来有力的影响,甚至给个别国家的经济带来消极影响。1998年俄罗斯的加入充分证明了七国集团制度的漏洞,因为俄罗斯作为第八国的加入并没有实际发言权,七国集团在经济问题上依然保持七国体制。再如美国当今更加"独霸",提出了"有事都找美国,而不找中国"的言论,这更证明了美国一心想借"帮助"他国的名义来谋取私利。这种只要求他国配合的行为,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也使七国集团的影响力加速衰退。
再次,区域自由贸易的出现和发展。在区域经济政策协调以及双边经济政策协调的基础上,多边合作的区域自由贸易应运而生。但是多边合作与区域经济协调和双边经济政策协调相比而言,多边合作更难实现,因为各国很难在具体的经济政策问题上达成一致,造成多边合作中的自由贸易的灵活性更差,各国难以在世贸组织谈判或会议中形成共识,这使得传统的区域经济政策以及双边协调政策在国际经济协调中逐渐丧失中心地位,国际经济整体的协调性逐步降低。
国际经济协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并不断深化,在此过程中,国际经济协调表现出自身的优势,也不断显露不足。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快经济进一步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决策,更是在新的起点上、新的制度体系上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国际关系协调下,我国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我们希望借用国际经济协调提供的平台,顺应国际经济协调的时代特点,不断加深改革和完善,让国际经济协调最大限度地为中国服务。
国际经济协调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制的新布局
为适应国际经济局势,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基于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下,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进方向,明确了经济制度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施行经济体制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表示:"改革进入深水期后,容易改的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就要集合各方智慧,精简出真正需要审批的项目,向社会亮出'权力家底'就是开门搞改革,是对改革的深化。"⑤与此同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利用改革促使经济显示新活力的发展局面。例如,中国在国际经济组织的号召下,开始注重资源的管理和整合,积极为地球的节能环保做贡献,只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经济体制改革建设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要用好。这"两只手"引领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在国际化的经济局势下,迎合国际经济制度,使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政府与市场都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使市场活力迸发,实现跨越性发展。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环节,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在市场监督、宏观调控、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和保持稳定、应对当前挑战和完善体制机制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视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不断拉大,分配不尽合理,多数人需求不足,少数人需求过盛,而进一步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使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是一个严重而长期的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虽然短时间内虽无法消除,但我国一直努力缩小差距,实现公平民主。
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更好的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紧密相连的,但政治体制改革并不会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快速,往往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也使经济体制的改革受到限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者需要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政治体制改革带来的决定性影响,同时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益处。
加大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的重视。新时代下,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从而带动各方面的发展。由于经济相对滞后,我们在世界经济环境里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我们也应该适当的立足于本国国情,将科学技术有所提升,使之与经济政治搭配起来,共同发展。
现阶段首先应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促进科学发展。其次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后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廉政建设,才能顺利把握发展方向,不走偏路,取得成功。面对国际经济协调的新状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更重要的是应该描绘出新的蓝图,为构建和谐经济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而自身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将对内发展完善、对外联系互动坚持到底。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之一,应该顺应当前国际局势,将对内发展完善、对外联系互动坚持到底。近期我国在对内完善发展方面的重要经济举措有:国务院日前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指引了我国2015年"深改"方向,笔者认为其中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价格改革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第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本届政府施政的核心理念"简政放权"深度完善。第二,价格改革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又迈出重要一步,加快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规则体系和共建节约型社会。第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单一号码",加快形成商事制度新机制。这三点均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硬骨头,从近期落实中可见我国对内经济发展完善的力度和决心。
目前,面临国际经济协调的下降,中国应该有所对策,以确保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为维护好世界经济利益做贡献。近期我国在对外联系互动方面的重要经济举措有: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在2015年8月31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产业领袖大会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上表示:世界经济当前仍处在深度调整期,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国家试图靠非常规政策举措维持经济增长,效果并不理想,为世界经济带来隐忧,甚至引发新的市场动荡。国际产能合作契合一些国家推进工业化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完善全球产业布局,优化价值链、供应链,为世界经济增添新的增长动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体现了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优势,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总而言之,要使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本质变化,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推动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首要环节,在国际经济环境下,吸取他国经验,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实际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并坚决落实下去,在国际经济协调中借势,在改革中不断创造"中国奇迹"。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