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回顾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曾掀起一股乡土文学浪潮,一批作家将地方风物与生活纳入笔下,描绘得有声有色,沈从文便是典型代表。关于沈从文少数民族作家身份存在争议,站在湘西地域文化视角,结合相关文献及材料,理解"湘西之子"的涵义,厘清"湘西主题",得出"沈从文是湘西苗族作家"的判断。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之子;湘西主题;苗族作家;文化认同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长河中,有一位作家的多数作品具有鲜明的湘西地域特色,笔下的乡土世界诗情画意,蕴藉着浓厚的乡土精神,堪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典范,他就是30年代京派的灵魂人物――沈从文。
一、淳美湘西文化的滋养――苗族作家形成的人文地理条件
"从小他就对在县城看到的榨桐油,做花炮的各种生产工艺非常感兴趣,他每天上学要走很长一条街,路上他就有许多有趣东西可看。这些店铺有磨针的,有做雨伞的,也有皮鞋店、染房、豆腐房,豆粉店等。"(1)沈从文生于湘西凤凰县,当地既封闭又相对开放,民俗氛围浓厚。生性好猎奇,小时候常逃课玩耍,高中毕业后还体验过军旅生活,做过多种不同的职务,这样的经历让他有机会见识各地民俗,开阔视野。从少年到成年,湘西生活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沈从文的品性与人格,指引他后来的创作之路。
一方面,在湘西度过纯真的童年时期,养成了沈从文热爱乡村生活的天性,影响人生观念、价值取向的形成。另一方面,走街串巷,湘西民间风情的切身�w验,转化成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日后创作灵感、审美情趣导向湘西的塑造与颂扬做铺垫。当沈从文踏入都市,目睹过社会的残酷和愚昧风气,由此激发出回归湘西的精神诉求,湘西大量的创作素材与想象空间不断地刺激他的创作热情。"我的前半生活在湘西,后半生活在对湘西风情的美好回忆中",沈从文在《边城》中如此描述自己的一生。在人生后半段,沈从文遭受众多政治压迫,精神抑郁致使他几度自杀。据他的妻子张兆和回忆,那段时间他嘴里面念叨最多的就是要回湘西。
"显著的文化历史倾向,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独特的地方风俗人情,在现代文学当中,沈从文的作品独具一格,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不仅源于他文化气息十足的环境描写和文学形象,而且深受湘西故土生活的影响。"(2)《边城》《长河》《湘西》《湘行散记》,河街、码头、木筏、吊脚楼,表现人民劳作,记录水边人民琐事,描写唯美山水风光,沈从文把最出彩的精神成果献给湘西。湘西也已超出故土的意义范畴,更像是他身为"湘西之子"的精神栖息地。
二、一以贯之的湘西主题――苗族作家形成的精神脉络
"文艺创作中艺术思维虽然如潮水般溜达,但思维的民俗心理结构,却是隐藏着的看不见的河床,规范着它的流淌。"(3)身为"乡下人",沈从文对于湘西民俗生活的体验与认知拥有独特的敏锐与灵感,尤其是深刻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审视。
"湘西主题"即是沈从文艺术思维的一个结晶。大致可概括为:纯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乡情,完整的生命形式,人性的真善美。描写湘西是沈从文作品的一大特色。"我的作品稍稍异于同时代处,在一开始写作时,取材的侧重在写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流域。"(4)吊脚楼的起居生活、船只的南来北往、男女恋爱时的对歌、楚巫文化中的鬼神迷信、各种各样的节日、繁杂的人生礼仪等,在他敏感和直觉的笔下如倾如诉,娓娓道来。从小对湘西地方生活耳濡目染,使得"湘西主题"总能够完美地融合到作品中。
文学创作作为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与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往往形成关于某一地域的文学主题。后世有关沈从文的研究,多围绕"湘西"这一主题进行探讨,肯定它对沈从文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沈从文自传》讲到,他从小就喜欢接触民间事物,四处闲逛;进入文学领域,沈从文便对民间、世俗的物品特别敏感,具有深厚的审美体验和独特的描写角度。由此酝酿与产生"湘西主题",代表作有《边城》《湘西散记》《湘西》。后来,沈从文来到都市,创作内容随着阅历的丰富有所改变,都市文明背景下的假丑恶又让他折返到"湘西主题"上来,如《八骏图》《都市一妇人》《绅士的太太》。湘西主题,不仅渗透沈从文一生的文学创作,也帮助一批批后世的读者读懂沈从文。
责编:荣秀
上一篇:试从尼采的悲剧观分 析《伤逝》
下一篇:理智 野蛮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