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部描写爱情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今天同样也值得我们思考。本文试从尼采的悲剧观这一全新的角度来分析《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并探讨其爱情悲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尼采;悲剧观;《伤逝》;爱情悲剧
一、尼采的悲剧观
(一)悲剧的产生极其本质――二元艺术冲动
尼采对希腊悲剧精神本质的探求,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诗学或美学的界限,他借用希腊神话中的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来说明悲剧的起源和本质。"日神与酒神是自然本身的二元艺术冲动,日神是个体的人借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酒神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1]希腊人时常感到生命的痛苦,为了获得生存的希望,他们塑造了光辉的奥林匹斯诸神形象,以期用美的幻想来对抗痛苦。自此,原始的恐怖秩序,在日神光辉的照耀下走向和谐和有序。这一秩序建立在美和适度的原则上,但酒神"提坦的"和"蛮夷的"冲动,不断打破这一原则,不断打破日神的美好幻象。日神因素不断抵制酒神的原始野性,而酒神以永恒的生命冲动"迸发出势如破竹的呼啸"(1),不断揭露隐蔽在幻象之下的痛苦的根基。"悲剧就是在这样在日神与酒神的斗争与和解中产生的。"[2]
(二)悲剧的效果――反悲观主义
尼采认为悲剧虽然揭示了痛苦和毁灭,但其目的并不在于否定生命,而在于肯定生命、肯定痛苦和毁灭。"虽然人生是痛苦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通过悲剧的狄奥尼索斯精神,生活便是快乐的、富有意义和价值的。"[3]明知人生是痛苦的,路途是坎坷的,但仍要努力地争取,砥砺前行;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仍然充满信心,敢于牺牲,同命�作斗争,这也许就是尼采悲剧观中的积极因素,即一种反悲观主义精神。在尼采的眼中,生命是应该肯定的,痛苦也是富有价值的。
二、从尼采的悲剧观分析《伤逝》
(一)看《伤逝》的爱情
《伤逝》以手记的形式,描写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故事,记录了他们的相知、相爱以及最后避免不了的离散,向我们展示了一段爱情悲剧。
20世纪20年代新思想的引入和传播,激起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强烈要求反对封建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涓生和子君便是其中的代表,受新思想的感召,涓生和子君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他们不可避免地相互吸引。他们在会馆见面时,"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2)他们一个爱讲,高谈阔论;一个爱听,并时常予以"补足"和"纠正"。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交流带给他们带来幸福与愉悦、和谐与融洽。
半年之后,在亲朋好友的极力反对之下,他们依然选择了同居,并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的行为于当时社会的其他人而言是逾矩的,是难以忍受的,他人也就生出了破坏之心,向局长告了密。自此,涓生失去了工作,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拮据,生活难以为继。子君也不似以前了,她早已不读书了,她的功业"仿佛就建立在这吃饭中",性格也变得怯弱,昔日的勇敢无畏更是荡然无存,变得日渐平庸。物质生活难以为继,精神世界失去了共鸣,这使涓生不满、愤怒,进而绝望于爱情。最终,涓生向子君坦露了自己已经不再爱她的事实,而子君在被她父亲接走之后,便死在了这无爱的人间,死在了众人的唾弃中。涓生与子君的爱情以悲剧收场,走向了"伤"与"逝"。
(二)谈《伤逝》的爱情悲剧
既然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是一段悲剧,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前人的悲剧观来加以关照呢?现在,我们试着从尼采的悲剧观这一角度来分析《伤逝》的爱情悲剧。
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社会新思想才刚刚萌发,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社会视自由恋爱与结婚为伤风败俗。涓生和子君知道前路的艰难,也预料到了亲朋的反对与周围人的冷眼。但两颗心灵想要更加靠近的渴望,以及对日后幸福生活的想象,给了他们同一切反对因素战斗的勇气,他们毅然地结合在了一起。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前路的难行,故而通过想象赋予生活以神圣美好之象。这也就是尼采所想要表达的:我们人们时常感到生存的永恒痛苦,故而召唤日神因素进入人生,以产生美好神圣的幻想,使人生值得一过。
涓生与子君同居以后,幻象下的真实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涓生失业以后,两人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的重担压在涓生一人身上,他时常感到生活难以为继,更觉得是子君拖累了他,以致他难以扇动自己的翅膀,在更开阔的天空中翱翔。同居后的子君将她的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操持家务上,将涓生作为人生的唯一依靠,书也不读了,以往豁达与无畏的性格也被生活磨灭得一干二净了。物质基础与精神生活的双重破灭,使涓生与子君的爱情走向终结。涓生经过内心深处的思索与纠结,决定正视他与子君的爱情,他打破瞒与骗的精神迷梦,说出了"不爱"两个字。
日神因素不断排斥酒神因素进入人生,而酒神冲动最终会打破日神美的外观的幻觉。涓生与子君怀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期望,结合在了一起。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危机最终打破了他们对爱情的美丽构想,他们的爱情走向了失败的结局,爱情悲剧由此产生。
(三)论《伤逝》爱情悲剧的启示
尼采将悲剧看作肯定人生的艺术,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生存意志,使人生富有意义。而这也恰好是鲁迅先生通过《伤逝》想要传达的意旨。《伤逝》通过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表达了鲁迅先生呼唤"真的人"出现的愿望,他希望我们"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3),冲破悲剧的束缚,去探求真正的人生,去寻找社会的前进之路。
中国人一向缺乏正视各方面的决心和勇气,持守着他们的怯弱与愚昧,靠着"瞒与骗"暂续残存的旧梦。社会迫切需要"真的人"的出现,这时中国国民性的医生鲁迅先生派出了涓生作为代表,以期给久病的社会带来一剂良药。涓生打破"瞒与骗"的精神迷梦,说出了"不爱"两个字,正视了自己的人生与爱情。他作为一个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承担着对子君的自责与愧疚,遭受着周围的唾弃与冷眼。但痛苦与绝望是值得肯定的,涓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引着他去探求新的人生之路。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蕴含了鲁迅对五四启蒙运动的反思。"《伤逝》表达了五四一代觉醒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的追求被碰碎的悲剧。"[4]鲁迅指出个人的解放以及对自由的追求不能从根本上变革我们的社会,他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启示广大青年摆脱个性解放和个人奋斗的束缚,探索新的道路。悲剧的作用在于从悲剧中寻找反抗悲剧的力量,《伤逝》中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启迪着以涓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去正视社会、人生与爱情,去探寻隐藏着的悲剧根源,并将其粉碎。
生命充满坎坷与痛苦,"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4),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5)。毁灭之后不是走向绝望,而是去寻找新的可能,这才是悲剧的作用与效果。
注释:
尼采:《悲剧的诞生》,第9页
鲁迅:《鲁迅经典全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236页
鲁迅:《鲁迅经典全集》,第394页
鲁迅:《鲁迅经典全集》,第331页
鲁迅:《鲁迅经典全集》,第345页
参考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译者导言.艺术拯救人生.[M].周国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5.
[2]谭丽丽.试论亚里士多德和尼采的悲剧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01):135-136.
[3]岳娜.浅析尼采的悲剧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1 (07):152-153.
责编:荣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