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 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高胆 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4-03 22:42:18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例4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各20例,疗程21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彩超影像学表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0年12月份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所有病例肝功能中总胆红素大于病例总胆红素83.6±13.2umol/L。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病毒和保肝治疗治疗,抗病毒根据病情选用核苷(酸)类似物。2.1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选用甘草酸二铵150mg加入5%GS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还原性谷胱甘肽1.2加入5%GS100ml中静滴,每日一次。
2.2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病毒保肝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160mg,溶于5%GS250ml中,每日一次。
两组均治疗28天为一疗程,其中重度肝炎病例为2个疗程,其余均为一个疗程。
3观察指标及方法:
3.1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每天观察并记录乏力、纳差、腹胀和肝区不适,重点查看巩膜黄染情况。每两周行彩超检查肝胆脾情况。随机观察任何用药有关不良反应。
4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出现变形和坏死。肝微细胆管中结合胆红素流到血液,同时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下降,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蓄积升高。持续加深的黄疸是肝炎向重症化发展的标志[1]。中医把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归类为"胁痛"和"黄疸"范畴,中医认为人体感受湿热疫毒之邪蕴结中焦,郁而不达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熏蒸致肝失疏泄,胆汁不循肠道,而入血中形成黄疸。对慢性患者,湿热疫毒盘踞日久,壅塞脉道,经络阻滞,气滞血瘀也是黄疸一大因素。肝病大家关幼儿波认为:黄疸之发病,必湿热之邪侵犯血分,引起血液淤滞,提出"治黄先治血"理论。汪承柏认为淤血是黄疸基本病机之一,我们临床实践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瘀像明显。活血化瘀是为治黄疸基本方法之一。川芎嗪注射液行气活血化瘀,疏通脉络,气血通畅,胆汁排泄有道,黄疸自然消退。现在研究认为川芎嗪注射液[2]选择性抑制TAX2合成酶,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肝脏炎症组织的血流灌注,增加胆管微绒毛的供血,减轻肝内淤胆,促进胆汁排泄,促进肝细胞恢复,另外川芎嗪尚具有提高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维护和提高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氧自由基毒性作用。临床应用发现,川芎嗪注射液有明显减轻肝组织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作用。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一个有确切疗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朱上林,张汝鹏,林言箴.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5,15(3):139-141
[2]邹祥稳,,张庆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5):917-918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