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中动脉的 临床应用解剖 学研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4-03 22:41:24
【摘要】目的探测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及分支为临床颅脑外科手术与教学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30例(60侧)成人硬脑膜标本的脑膜中动脉行程及分支、脑膜中动脉干与脑膜中动脉分支的外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脑膜中动脉可初步分为高位分型、低位分型及主干型。讨论脑膜中动脉具备与颅内动脉吻合的解剖学基础,其行程及分支对颅内外动脉吻合手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复杂脑动脉瘤等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膜中动脉;分支;脑膜中动脉沟;动脉吻合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201-02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2013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长医教[2013]8号-13.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成人防腐固定的硬脑膜标本30例(60侧),男17例,女13例;直角圆规、弯脚圆规、游标卡尺、棉线、定位针、记号笔。
1.2实验方法
将30例硬脑膜标本分为左右两侧,共60侧。在颞侧找到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拍摄后描绘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的模式图。游标卡尺测量脑膜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直径,脑膜中动脉起始处到第一分支的距离。
2.结果
2.1脑膜中动脉的行程与分支情况
2.1.1低位分型
其中28侧(46.6%)脑膜中动脉在颞侧下缘分为前后干。据观察,参照Adachi氏分类法[1]将低位分型又可细分为Ⅰ型即顶枕支由前干发出后干无;Ⅱ型即顶枕支由后干发出前干无;Ⅲ型即前后干均发出顶枕支;Ⅳ型即前干发出两顶枕支共四型。
2.1.2高位分型
其中12侧(20.0%)脑膜中动脉在颞极分为前后干,低位分型也可分为Ⅰ、Ⅱ、Ⅲ、Ⅳ四型。2.1.3主干型
其中17侧(28.3%)脑膜中动脉在颞部不发出前后干分支,而主干在颞下回发出各分支,棘孔到第一分支处的距离在8-14mm。
60侧脑膜脑膜中动脉行程及分支情况的描绘次数为测量次数为三次,基本分型情况与前人研究一致[2-4]。颅内-颅外动脉吻合预防与治疗血流动力学改变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有成功手术的案例[5-6],手术血管的选择和吻合术后局部血运情况也在不断的研究。目前最常采用的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法,对于手术血管的要求是直径最好为1.0-1.5mm的肌性动脉,从解剖学基础出发论证,脑膜中动脉是符合这一要求,且入路方便,故对于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患者,可以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的基础上,再进行脑膜中动脉前干与中央前动脉的吻合一保证充足的血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的应用范围也用来越广泛,如脑底出现异常血管网烟雾病[7],复杂的颅内动脉瘤[8],为促使受损区域的血流丰富快速修复,都可以开展脑膜中动脉前干与中央前动脉的吻合。
参考文献
[1]Adachi,B:DasarteriensystemderJapanerBd.I.1928
[2]张富安.脑膜中动脉的分布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局部手术学杂志.1993;3(4)
[3]韩连斗.脑膜中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3;2:(69)
[4]赵一清.中国人脑膜中动脉在体内分布类型与体外测定.解剖学学报.1955;3(1)
[5]张鹏.颅内外搭桥手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医学综述.2013,19(6)
[6]尚彦国.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疗效初探.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2(3)
[7]孙剑.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中国卒中杂志.2011,06(2)
[8]刘方军.颅内外血管搭桥在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2)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