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对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通过有效的气道灌洗、气道湿化、适时的吸痰等科学的呼吸道管理,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吸入性气管切开气道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221-02
吸入性损伤是指由于热力、烟雾或化学物质等吸入气道而造成鼻咽部、气管、支气管,甚至肺实质的热力和化学性损伤,严重者可致全身化学中毒。多发生于大面积烧伤,尤其是伴有头面部烧伤患者,死亡率在45%-75%[1]。早期及时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通气,进行有效的气道管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85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5例患者,男60例,女25例;年龄19-72岁,平均38岁;烧伤面积24%-92%,平均56.7%。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28例,中度吸入性损伤47例,重度吸入性损伤10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3例,使用翻身床12例。85例患者均行气管切开,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合理气道管理后,7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
2护理措施
2.1病房环境尽量安排在单独房间,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室温维持在28-32℃,湿度50%-60%。
2.2病情观察①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尤其是呼吸的形态、频率等。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缺氧症状不会因为气管切开而改善,有时会在较短时间出现肺间质水肿,会出现进行性动脉氧分压下降,心律不齐、发绀等缺氧症状。临床护理中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理。②呼吸道分泌物的色、质、量的观察。火焰烧伤导致的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可以吸出大量的烟灰,伤后3-14天会有烟灰色块状物质排出,考虑为坏死脱落的黏膜组织。两肺听诊有弥散性哮鸣音要考虑肺间质水肿,而痰液呈粉红色泡沫样,同时听诊肺部湿��音,考虑为肺水肿的发生。
2.3气道管理
2.3.1吸痰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按需吸痰。提倡一次性吸引,不宜过多抽吸而反复刺激呼吸道黏膜,长期反复抽吸可并发气道狭窄[2]。吸引负压控制在200mmHg以下,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前后加大氧流量至6-8L/min(呼吸机辅助呼吸者给与纯氧)。正确掌握吸痰指针:①肺部听诊有痰鸣音②呼吸机气道高压报警③人工气道内有分泌物④血氧饱和度低⑤肺部物理治疗后
2.3.2气道灌洗
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由于痰液粘稠,干结以及坏死黏膜的脱落,一般于吸痰前进行气道灌洗。它能够有效清洗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感染。灌洗时必须两人进行操作,一人持去除针头的注射器在病人吸气末,沿气管导管壁注入灌洗液3-5ml,另一人准备好吸引管在患者出现呛咳时立即吸痰。数分钟后重复一次,一般可重复2-3次。灌洗液常用1.125%的碳酸氢钠,利于溶解痰痂,利于痰液的排出。近年来,随着吸入性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更是提倡早期进行气道灌洗,清除残存的原发或继发性损伤的因素,减轻继发损害,防止气道感染[3]。
2.3.3气道湿化
正常情况下,空气经过鼻腔的加温加湿后进入气道。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进入气道,同时由于要保持创面干燥,常常使用红外线灯照射,更加重了气管黏膜的干燥。据报道,持续吸入干燥空气3-5h后,气道可被黏膜的分泌物堵塞易产生局灶性肺萎缩或肺不张,导致肺部感染[3]。因此有效的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气道湿化液采用1.125%的碳酸氢钠,用输液泵持续气道内泵入。泵入的速度根据痰液的粘稠度和湿化的效果进行调节,一般9-12ml/h,总量24h为200-500ml。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一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部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加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应用呼吸机者,采取湿化灌加温加湿,利用水加热至一定水平后产生水蒸气的作用达到呼吸道湿化的目的。湿化灌内注入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线,温度设置在32-37℃,如超过40℃可造成气道灼伤,低于32℃可引起细菌的滋生。
2.3.4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为了有效促进排痰,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定时给与翻身拍背。每2h一次,拍背时手呈空心状,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各拍3-5次(避开脊柱和肾区)。使用翻身床的患者,俯卧时采取头低足高位,利用重力的作用,辅以拍背,有效振动支气管,使痰液排出。同时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②给与超声雾化吸入,每4-6h一次,每次15-20分钟。雾化液由0.9%生理盐水100ml+异丙肾上腺素40m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单位配置而成,具有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消炎等作用。
2.3.5意外脱管预防
责编:荣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