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总体上不尽人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如何打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业已成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实现战略性提升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6-0128-02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我国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关乎我国未来人才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合理布局。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总体上不尽人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如何打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业已成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实现战略性提升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此,特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 开展与本科院校的“手拉手”活动
由于历史、体制等诸多原因,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资源的占有上一般要优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整体上也强于高职院校。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鼓励同一城市或地理位置相近的高职院校与相关本科院校“结对子”,借本科院校之力,使用到较为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此,本科院校某些教育教学资源也可得到充分利用。具体操作上可以在考虑地理位置、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等因素基础上,教育部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以文件的形式规定或建议某一本科院校与若干高职院校形成“手拉手”关系。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也可以自愿组成“手拉手”关系,并上报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评选出有关“手拉手”活动的先进单位,并投入部分经费开展“手拉手”活动基地的创建与评建工作。在活动安排上可以利用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实现部分资源共享、相互参与有关教改或科研项目等形式展开,进而使高职院校教师能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学术信息与专业信息,这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
二、 专业学位(应用型)研究生招生向高职院校教师倾斜
根据有关规定,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划分为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两大类。应该说这种划分顺应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而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除了面向一线的实际工作人员以外,也应该直接面向培养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教师,从而为高职院校切实有效地实施“双师型”战略提供必要支撑。所以,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高职院校教师报考专业学位(应用型)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晋职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获得专业学位的“双师型”教师。
三、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与科研立项中单独设立“高职院校专项课题”
本科院校的教师需要从事教研科研工作,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其实高职院校的教师也需要从事必要的教研科研工作,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但仅从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上来讲,高职院校教师无论是在自身的科研素质、拥有的科研平台等方面都无法与本科院校教师形成公平竞争的局面,且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研科研工作之间无论在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条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教研与科研项目的申报指南、申报评审书、评审要求、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单独设计,在具体立项上单独设立“高职院校专项课题”,以便通过有针对性的教研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研究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四、 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大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及相关培训机构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相对比较灵活,具体专业可以面向市场、面向生产一线进行细化调整。为此教育主管部门不宜根据具体专业设立专�I指导机构,但可以按照一定专业要求或科学要求将某些相关性专业合成一个大类,进而按大类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并且该委员会下设相关培训机构,该培训机构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与管理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切实承担起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专业教师研修等工作的指导任务。
五、 定期举办高职院校教师技能竞赛活动
目前有关部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设置了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这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用技能水平的高低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水平的强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坚持办好有关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的同时,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举办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技能竞赛活动,并将比赛结果作为业绩考核和专业水平测评的重要依据,这无疑会促使高职院校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而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实训的水平的提升。
六、 推荐高职院校骨干教师赴企业合作挂职锻炼
高职院校必须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与相关企业开展市场开发项目的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企业为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市场环境平台。但为了能使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更好地贴近企业实际,使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与实训课程更贴近市场实际,高职院校及其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有关合作机制,每年度选派一批骨干教师赴相关企业合作挂职锻炼,可以让挂职锻炼的教师担任工程师助理、项目经理助理、销售总监助理等形式来展开。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聘请部分水平高、业务强的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的专业发展顾问、专业建设指导、青年教师技能导师等,从而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形成良性互动。 七、 设立高职院校教师短期学习进修支持计划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使每个人都面临一个在知识、专业上需要不断进修的问题。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教师获取学术资源和学术信息受到一定的制约。高职院校及其主管部门、各类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利用好传统的提高学历、攻读学位等进修手段外,更需要设立相应的高职院校教师短期学习进修支持计划,以支持高职院校教师参加有关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学术会议、业务培训会、专业主干课程进修、实践实训仿真研讨等活动,以扩大他们的专业视野,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与实践能力。
八、 设立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的特别支持计划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实际情况,从教师的教学及教学成果转化、科研及科研成果转化、专业实训指导、实务实践、指导学生实践等方面考虑,每年或定期遴选出一批年龄在45岁以下,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心强、业绩突出、前期工作基础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加以重点培养、重点使用,使其能在高职院校的教师中起到引领示范、引导激励的作用,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来,切实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赵淑芳,女,安徽淮北人,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硕士、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W、物流管理学等方面。
(上接第140页)3. 工作认可因子对90后员工影响相对较小,但薪酬仍然是最基本因素。这方面员工意愿与管理者观念基本吻合。企业认为90后员工在工作中与其他非90后员工相比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不踏实。对于90后求职者来说,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不踏实是其需要克服的“社会习性”。
(二)改进意见
1. 更新与完善现有的激励机制,并加强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重视90后员工与其他非90后员工的差异性,更新与完善现有的激励机制,并加强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可以借鉴部分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
2. 更新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及时更正激励因素的供需错配。
3. 培养员工归属感。管理者应该对企业文化环境建设足够重视。开展户外活动、联谊活动或者集体慈善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还能优化企业的管理,扩大企业的外部声誉。
4. 薪酬体系仍然是双方关注的焦点。90后员工更加重视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与未来的可发展性。
5. 建设或完善激励机制执行效果的反馈机制。一方面90后员工重视自己的发声权利,另一方面有利于制度的改进。员工参与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6. 求职者提高自身素质。作为90后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要让自己的能力与要求相匹配,克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缺点,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与经验,踏实工作,与团队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孙若梅.90后大学生价值观对策[J].思政教育,2015(16):12-13.
[2]张永恩.“90后”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3.4.
[3]刘蒙.“90后”员工的有效管理[J].工商管理,2013(6):29-30.
[4]王谈.“90后”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14(10):94-96.
[5]刘彩茹.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J].教育研究,2015(6):137.
[6]时宝金.90后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J].人力资源开发,2012(12):33-35.
[7]罗烛妮.90后员工就业观及其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3.
[8]江浩.IT企业90后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4.
作者简介:
张振才,云南腾冲人,南京审计大学,研究方向:投资学;
岳希孟,云南腾冲人,南京审计大学,研究方向:保险学;
何正赛,云南腾冲人,南京审计大学,研究方向:税收学;
杨慧杰,云南腾冲人,南京审计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赵雨�h,云南腾冲人,南京审计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编:荣秀
上一篇: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