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2017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文《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文件对优秀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和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结合此份文件,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发展以政府、社会与企业三个方面为主体分析了如何在该文件的指引下培养新型的企业家精神,并从意识、法律、环境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培养动因;培养标准;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8-0134-03
一、 培养新型企业家精神的动因
在经济学界第一次出现“企业家”时,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并且领导企业的人。在20世纪就有美籍奥地利学者熊彼特(Schumpeter)在1934年提出企业家是经济前进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家的作用就是推动创新并将成果引入市场。企业家精神最初则是这类企业家具有的创新精神。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家精神的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通过对已有文献的阅读和相关信息的了解,发现现有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其一,研究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衡量标准,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家创新和创业精神的研究。其二,研究企业家精神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如研究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创新或者研究其与企业创业或者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三,研究了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变革过程。以上研究或多或少对当下应当培养的企业家精神的界定不够清晰。
在国内,由于改革开放后才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出现市场经济,因此国内的企业家出现得较晚,企业家精神发展得也较为落后。改革开放后,众多有志青年毅然下海,经历众多风雨后成长为我国的第一批企业家。这些企业家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第一批探路者除了展现了创新、冒险的精神外更加体现了艰苦奋斗的气节。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家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就是公司和工厂的建立解决了就业人口的工作问题。其次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企业家们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输送基本物资。但是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开始让政府和社会意识到过分追求利润以及商业道德缺失的严重后果。除了食品安全外,豆腐渣工程,假冒伪劣产品也被大量曝光。人们开始思考是什么导致了商人盲目追逐利益甚至不惜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目前我国迎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降低,实体经济面临新的困难。需要具有崇高精神的企业家引领企业甚至行业走出困境。近年国家推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并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引导行业进行转型。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成为引导企业相应政策进行转型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于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成为当下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 培养新型企业家精神的标准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文《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中央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企业家精神。此文件明确了优秀的企业家应当具有的精神,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件要求企业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强化遵纪守法和道德意识并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新型的企业家精神需要保持优良的改革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使命感并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企业家需要自觉依法合规经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也需要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勤俭节约、奋发图强。
(二)要求企业家坚持创新发展的道路,弘扬工匠精神,并且鼓励企业敢为天下先,追求卓越的行为。文件提出企业家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从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并积极参与创新政策的制定。企业应当追求产品的卓越品质并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
(三)要求企业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当代的企业家精神要求企业家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爱心、支持国防并积极投身如“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布局中,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供给侧改革,发展和振兴实体经济。
三、 培养新型企业家精神的路径
(一)树立重视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意识
培养企业家精神需要企业家树立自主学习的精神,也需要政府和社会正确认识到企业家带领企业所做的贡献。意识的转变是行为转变的开始,培养企业家优秀的精神品质需要从意识的转变开始。
1. 企业家主动学习优秀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于优秀企业家的学习。在企业管理中存在标杆管理的方法,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同样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企业家通过参观和经验交流的方式了解优秀企业家是如何管理企业,如何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I的。通过这种学习可以帮助企业家掌握企业管理技能,树立崇高的企业家精神。
2.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党代表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企业中的党员尤其是企业管理层中的党员需要在培养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党员需要比普通员工更加尽职尽责地工作。在产业政策发生变动的时候党员需要积极主动贯彻方针并带领企业做出积极回应。
3. 政府与组织进行公开表彰
政府需要对于具有优秀企业家精神的突出贡献者进行及时的宣传与表彰。宣传与表彰的形式可以是通过电视节目或者报纸等媒体进行公开表彰,也可以是通过企业协会进行嘉奖。公开嘉奖的效果是好于非公开嘉奖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全国性的协会以及各地区的工商企业协会都是进行公开表彰的合适场所。
4. 改变社会公众对于企业家的错误认识
要培养企业家精神就需要人们改变对于企业家的错误认识。让大众看到企业家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而不只是看到其使用资源和谋取利益的一面。宣传方式也可采取政府和组织通过媒体进行宣传的做法。宣传的重点应当包括企业对于当地经济的带动,解决的工作岗位,对外的捐助,对于环境的保护等正面信息。组织群众去企业参观也是让公众树立正确印象的方法,但是应当注意到这种方式是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的。 (二)完善市场规则建设
市场是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外部环境。当一家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时,公司的领导者会思考如何经营下去而不是如何奉献社会。这一点也可以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得到证明,人的高层次需求是在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
1. 政府规范市场环境
政府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与监督者需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政府作为有形的手需要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保证市场在科学合理的规律下运转。完善的制度会产生更多良性企业家精神。首先政府需要做的是将法律法规公开,并对企业做出准确并详细的解释。其次,政府需要完善对于自身的约束。企业的寻租等腐败行为会降低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而影响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政府对于自身的约束同样需要政府对于自身业务流程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并且积极主动地对于行贿受贿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
2. 政府简化业务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政府也需要简化其手续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在过去的十年内我国一直在推行简政放权的政策,简化了许多业务程序。简政的政策仍需推行下去,同时目前更为需要的是企业在前来办理业务和手续时应当全面完整地告诉企业所需要的资料和程序。从而减少企业进行手续办理时到访政府或者业务办理地点的次数。简化程序对于企业家会产生激励作用,进而帮助企业家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
3. 企业主动遵守法律
在政府营造公平环境的同时,企业家也需要主动遵守法律规定的各项规定,完成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为此企业家需要树立法律观念,熟悉法律知识,参加法律学习,依据法律办事。具体来看企业家首先需要克服企业家中广泛流传的草莽文化而树立起遵守秩序和规则的意识;其次,企业家需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在需要时能够找到依据的法律;最后,企业家在处理事件时应当走法律程序而不是采取恶意竞争等违法手段。企业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正常经营的保障是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基础。
4. 企业主动熟悉并跟从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是国家依据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的重大战略布局的指南。企业家需要依据国家政策调整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目标方向,进而更好地顺应政策,谋求发展。在网络化的现在,获取政策信息的途径很多,采取从主流媒体,国家各部委的官方网站等方式获得的信息是最为权威和准确的。尤其是大多媒体的嗅觉是敏锐的,因此企业家可以从媒体中获得更为新鲜的信息。对于信息敏感程度的培养则需要企业家在长期的经营和生活习惯中获得。在获得国家动向后,企业家需要思考本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和方向。这种对于信息的敏感把握也是优秀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媒体与公众发挥监督作用
在当今网络与媒体不断进步的时代,媒体与公众舆论的作用不断突显。当代媒体尤其是社会接受程度高的主要媒体应当秉承并肩担道义的信仰对企业进行客观的展现。社会的主流媒体需要配合政府的工作对于法律和规则进行公示和宣传,也对于政府进行的表彰大会以及相关活动进行传播。对于负面的信息则更需要媒体与公众进行披露与曝光。曝光可以从消极的一面督促企业家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优秀的精神。
(三)形成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是在企业家带领下存活在社会中的。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企业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创新这类极具价值但是失败率同样极高的行为,政府和社会需要表现出宽容的姿态。用包容的态度给予企业动力,让企业能够坚持创新,培养出企业家坚忍不拔的精神。
1. 制定宽容失败的企业政策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几乎所有企业都会看重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由此产生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和由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创新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是有极高的失败率。政府需要做的则是带头改变我国传统观念中以成败论英雄的想法并从政策出发包容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发展。政府需要鼓励企业家进行转型,并给予恰当的指导,结合企业的现状,辅助找到企业的价值与特长所在,帮助其转型。对于科技型企业,政府则不仅要对产出的成果进行奖励,更重要的是需要对付出了巨大努力而失败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当然,对于其是否真正进行了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需要各方面的监督,包括对于其人员、设备、场地的监督和对于立项的审查。
2. 形成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
创新活动标志着可能与传统不符,而我国是个重视传统的国家,因此需要形成一种从上到下的宽容错误的社会环境。政府的做法上文已有提及。公众意识与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来说,可以通过媒体中的公益广告进行宣传。例如中央电视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动画。同时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建立在有法律保护的基础上的。长期来�f,教育是改变人们意识与观念的重要方式,教育的普及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则能够带领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四)建立完整科学的考评制度
全面的考核制度代表了政府和社会对于企业以及企业家的正确认识。政府设置的政策目标是企业在追寻其自身目标的同时必然会关注的。政府与社会的导向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是否是按照国家期望的轨迹发展。错误的考核指标设定会导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利益或者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利益相关者利益等违背国家意愿的行为。
1. 完善对于企业家的考评
正确的考评和及时的奖惩可以引导人员做出正确的行为。对于企业家的考评更多的是来自政府和社会。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解释了人们在人际需求中的三个层次,企业家也是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的。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当全面地考评企业家的作为。首先是经济指标,包括净资产利润率(ROE)等指标。为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更重要的则是对于社会贡献度和成长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的考核。社会贡献度可以通过企业每年的公益活动的支出或者物资援助等项目占息税前利润的比重来衡量。对于企业成长能力的衡量则可以采用财务指标的增长率等经济指标以及企业的知名度和企业商品品质衡量等指标进行衡量。可以通过网上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同时也可以通过如例如人们对于某品牌的搜索率和评价进行大数据的统计,进而得出其成长类别的评价。 2. 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企业中,员工会根据领导设置的目标找到达到目标的途径,然后按照自己的途径进行。员工找到的途径可以完成短期目标,但是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却有害。对于企业家也是一样。企业家是在国家管理之下的,国家需要设置科学的目标,媒体需要对于符合正确价值规律导向的现象进行积极的宣传。具体来说,国家设立的目标不能仅仅是经济目标,而且要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衡量,比如对于企业排污的衡量,对于企业释放噪音的衡量,对于职工福利和工作�h境的衡量,对于其对国家政策响应程度的衡量。媒体对于企业的报道也需要是全面的。对于企业员工的三百六十度评价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到社会和媒体对于企业家的评价中。衡量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企业家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企业家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关系等。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企业家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出更加高尚的企业家精神。
(五)建立“清”“新”的政企关系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政府和国家的意愿,能否按照国家的意愿进行发展。反过来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决定了政府是否能够真正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只有在双方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才能够最大地发挥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健康生存。在与政府进行密切正规的交流过程中,企业家能够增强经营企业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出自信自强的精神。
1. 加强政府对企业需求的了解
政府对于企业的了解决定了政府对于行业和国家现状的把握程度,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政策。增强政府对于企业了解的方式有很多。中央和各个地方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听取企业代表的意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对于存在利益冲突的企业,政府需要充当协调员的角色,找到调解矛盾的方法,进而保障企业总体的利益最大化。当一般民营企业和国家战略性企业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政府在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可以为一般性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这种对于企业需求的真正了解和对其利益的保障更能够激发出企业家们的崇高精神。
2. 增强政府与企业的互动
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可以保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对称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帮助企业家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布局。企业通过与政府积极沟通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可以帮助企业家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感。为此,企业需要主动与政府进行联系,而这种联系应当是正当的和公开的;商讨的问题应当是事关企业自身和行业的问题,而不是仅为了获取稀缺资源而进行寻租。政府也需要提供一个公开的轻松的交流平台。例如政府定期举办的企业茶话会等。对于国家和当地的重点企业,政府需要设立专员或者专业小组与企业保持长期联系。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政府与国家战略性企业的交流任务应侧重在如何高效完成国家任务。同一般企业的交流应当侧重于了解企业对于环境和政策的需求。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给予企业帮助。这种和谐开放的关系更有助于企业家培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信仰。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 J 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2]Sobel S.. “Testing Baumol: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Vol.2008(23):641-655.
[3]王健忠,高明华.反腐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J].经济管理,2017,39(6):36-52.
[4]张建君,张志学.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战略[J].管理世界,2005(7):94-105.
作者简介:
汤贤正,男,山东人,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编:荣秀
上一篇:中小股东知情权探讨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