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主要阐述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发展性教学模式内涵,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氛围与情境的创设、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01979.htm
关键词:数学;发展性教学;实践;思考
现在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并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新《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首次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笔者认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虽然是在《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提出来的,但其学生发展理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及至整个教育是同样要落适用的。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广大数学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兴趣和发展要求为出发点的发展性教学理念,并在这个理念指导下设计全新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能完全体现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功能,是发展性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依据一定的情境和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而采取的工作方式。
因此,数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个性发展为宗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全面落实“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理念,重新建构崭新的、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标准发展性教学模式内涵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x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发展性教学,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活动。”①发展性教学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它不是只传授知识、训练学生学习技巧的教学,而是一种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的教学;它不是只强调培养少数尖子生的教学,而是关注个体差异发展每个学生个性的教学;它不是只重结果发展的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而是一种重过程发展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事实上,新课程强调的以学生为本,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自觉运用、以及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权的获取,这就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不难看出,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根本上重视和体现对学生主体的生命存在和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服从、服务于学生全面健康终身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发展性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发展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学生自我封闭、目标培养应试、知识死记硬背、学习缺乏主动、动手能力差。发展性教学摒弃了这些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面向全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参与,激励创造。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发展理念。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已有发展水平,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二)创设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教师的“教”只有在学生的“学”积极参与时,才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再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教师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营造参与氛围。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主动”发生于学生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强迫”。教师要营造课堂气氛,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如精心设计授课指导语,巧设问题、制造学习障碍、强化操作环节、创设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发掘和运用人体无声语言等,都可以为学生营造参与的氛围。
(三)强调学生自主地位,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尝试,教师适当点拨、讲解、小结,解决新授课的问题。在熟悉例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避免出现过多的模仿题,要以创新的数学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在进行操作教学时,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在比较观察中形成概括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来进一步探索一下“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这样学生就会和同学一起去讨论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操作、形成概念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能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才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责编:荣秀
上一篇:初中英语整体教学探究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