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藏医学
以藏族为主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公元前1世纪,藏族人民就懂得了采食野果、野菜以消除疼痛,并用马宝解治食物中毒。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4世纪,人们已学会制作酥油,并用热酥油止血。在掌握青稞酿酒技术后,更以青稞酒糟治疗外伤。由于游牧生活及以动物肉类为主的饮食习惯,消化不良是藏族人民的常见病,从而为藏医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创立饮食疗法积累了经验。
藏文的创制,为藏医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升华提供了便利条件。8世纪初,藏医第一部综合性医书《月王药诊》问世。8世纪末,著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编撰的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的问世,标志着藏医学从此走上了成熟发展的轨道。
藏医认为,人体内所存在的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各有其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三者保持协调和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若其中之一偏盛偏衰,就会导致疾病。又认为人体由7种物质构成,其中饮食精微至关重要,其他6种物质均由其转变而成。七大物质为: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和精液,此外,还有汗、尿、大便三种排泄物。
由于藏民族的风俗习惯,使得藏医对人体生理解剖有较深刻的认识。藏医认为人体内器官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木休)。对神经(白脉)、血管(黑脉)、骨骼关节等也有较准确的认识。同时对每一内脏器官都作了形象的比喻,如将胃消化功能形象地称为"炒锅"、"胃火"。
藏医认识到人胚是由父精母血结合而成。同时指出胚胎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水生动物)、龟(爬行动物)、猪(哺乳动物)三个发育阶段。其对胚胎学的形象描述,准确地描述了动物进化的经历,是高等动物进化史的一个缩影,对我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都是一大贡献。
藏医认为产生疾病的原因不外乎内、外因两种。内因是隆、赤巴、培根三元素的失调;外因包括气候变化、起居不适、饮食不节、外伤。藏医记载的疾病有404种。
藏医诊断方法与其他医学体系大致相同。但是藏医的尿诊有其特色,也是藏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尿诊的内容包括观察尿色的浓淡、热气持续时间的长短、臭味浓淡、泡沫大小多少、泡沫消失快慢、有无沉淀等。
脉诊也是藏医常用的方法之一。切脉的部位与汉族医学基本相同。
藏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亦很丰富。内治法以饮食及药物为主,强调根据季节调整饮食起居。外治法包括针刺放血、按摩、外擦、火灸、拔罐、药熏、敷烫、药水浴、穿刺等。由于自然条件所限,藏药所用的药物剂多用丸、膏、散剂。丸剂又有水丸、蜜丸,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酥油丸。
为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藏医所用的药物中,矿物药和动物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藏医认为,药物有6味(甘、酸、苦、辛、咸、涩)、 8性(轻、重、寒、热、锐、钝、润、燥)、17效(寒、热、温、凉、稳、动、轻、重、润、干、燥、稀、钝、锐、细、腻、软)。治病的原则,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药物,意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白居寺
白居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江孜镇宗山脚下,由江孜法王热丹贡桑帕巴(1389-1442)和一世班禅克珠杰(1385-1438)策划修建,其中寺院修建历时7年,建成于明洪熙元年(1425)。白居寺藏语意为"吉祥轮胜乐大寺",原属萨迦派,后来噶举派、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曾一度相互排斥,最终互谅互让,萨迦、噶举、格鲁三个教派于一寺和平相处。寺内供奉、建筑风格兼收并畜,博采众长。
白居寺由寺院、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寺院系3层平顶藏式建筑,平面为坛城模型,由大殿、法王殿、金刚界殿、护法神殿、道果殿、罗汉殿、无量宫殿和回廊等主要建筑单元构成。吉祥多门塔,别称十万见闻解脱大塔,简称白塔,共13层,高42.4米,由塔基、塔腹、塔瓶、覆盆、塔幢等组成,外形四面八角,底大顶小,逐层递收,全塔开108门,实辟佛殿76间。整个建筑宏伟壮丽,与寺院遥相呼应,寺中有塔,塔中有殿,殿窟结合,结构巧妙,为13-15世纪后藏地区寺塔相互辉映的典型建筑,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集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于一身,至今保存完整,在艺术上具有大型纪念碑性质的宗教艺术博物馆。
据白居寺壁画题记,寺塔壁画和雕塑主要系后藏拉孜县、康马县、拉萨尼木县艺术家创作而成,艺术风格因此受到萨迦、夏鲁、乃宁和拉堆艺术及拉萨尼木画风的影响,是研究14-15世纪西藏地区藏传佛教艺术流派及其风格的重要作品。
责编:张舵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