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频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环节。2011年1月28日,中国和瑞士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启动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谈判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启动。
近年来,中瑞两国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根据瑞士海关统计,2010年中瑞双边货物贸易额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32.4%,中国已成为瑞士在亚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瑞士则是中国除欧盟国家之外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和瑞士两国相距甚远,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差悬殊,建立跨洲际的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尝试。
本文拟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经济开放程度和贸易发展潜力三个角度,对中瑞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条件进行分析,为我国推动中瑞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和瑞士经济的互补性
(一)资源的互补性
中国和瑞士两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资金、技术、市场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自然资源蕴藏十分丰富;而瑞士则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人口仅700万的欧洲内陆小国,大部分的工业原料和消费品只能依赖于进口。
在劳动力资源方面,中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总体素质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瑞士劳动力资源匮乏,约20%的就业劳动力需要依赖于外境人口,但瑞士拥有高度普及的中高等教育体系和良好的专业培训体系,劳动力总体素质很高。
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中国是一个资金相对缺乏的国家,科技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瑞士拥有雄厚的资金和高效率的资本市场,是世界公认的国家科研中心和世界第二大技术出口国(任丁秋,2006),在诸多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尖端技术。
在市场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更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而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发展高度成熟的消费市场。
(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
与两国在资源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不同,中国和瑞士在产业结构上不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中国,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制成品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额中占有绝对优势;而在瑞士,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约75%的企业从事服务行业,其金融业和保险业更是居于世界顶尖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与瑞士相比,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调整,中国在机电和运输设备产品上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而瑞士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工、医药、小型精密仪器等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上(高金田、马祥芹,2010)。在服务贸易方面表现为,中国主要在旅游、运输、建筑、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产业占有优势,而瑞士则在通讯、金融、保险、专利特许和许可费服务等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实力雄厚。
中国和瑞士由于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形成的这种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使得两国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
中国和瑞士经济的开放程度分析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一国经济冲破封闭的状态,与世界进行经济交往的程度。传统的经济开放度仅以外贸依存度进行度量,但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国家间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商品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开放度和直接投资开放度三个指标来反映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黄繁华,2001)。
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TED=(TCX+TCI)/GDP
SED=(SSX+SSI)/GDP
CO=(I+O)/GDP
其中,TED和SED分别表示一国的商品贸易开放度和服务贸易开放度,CO表示一国的投资开放度。TCX和SSX表示一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总额,TCI和SSI表示一国商品和服务进口的总额,I表示一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额,O表示一国直接投资的流出额。根据以上公式,本文分别计算了中国和瑞士的贸易开放度和投资开放度,如表1和表2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经济开放度的各项指标均低于瑞士,但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总体上呈现一种不断增长的态势,体现了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态度,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
而从表2中可以看出,瑞士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各项开放度指标虽然变化不大,但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体现了瑞士作为典型的外向型国家,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很高。
虽然中国和瑞士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给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出了挑战,但两国实行的积极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扩大合作范围,加快中瑞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步伐(秦向东、王海楠,2006)。
中国和瑞士贸易的发展潜力分析
贸易引力模型源自牛顿万有引力法则,最早由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引用来分析双边贸易的流量,指出两国间的贸易流量与两国间的经济规模成正比,而与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用来测算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潜力。其原理是,如果两个国家的实际贸易额超过了引力模型的拟合值,就可以认为这两国之间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反之,则认为这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魏巍,2009)。
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假设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经济规模、人均收入、空间距离和双边贸易安排,引力模型公式可表示为:
LnTi=β0+β1LnYYi+β2Ln(Y/P)(Y/P)i+β3LnDisi+β4FTAi
其中Ti表示中国与i国在某一年的双边进出口总额,Y和Yi分别指中国和i国的名义GDP,(Y/P)和(Y/P)i分别指中国和i国的人均GDP,Disi指中国和i国的空间距离,变量FTA指贸易伙伴国是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如果是,则赋值为1,如果不是,则赋值为0。
本文选取2010年中国与5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库。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基于截面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在回归过程中发现变量Y/P无法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人均GDP对一国贸易的影响在此不显著。故在剔除此变量后再次进行回归,得到最终结果如下:
LnTi=1.22+0.56LnYYi-0.43LnDisi+
(0.35) (7.71) (-2.77)
0.76FTAi
(3.58)
R2=0.72 F=31.91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