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风景谈》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语文》基础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本文通过六幅"风景"的描绘,赞美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崇高"一词为切入点,与学生在"崇高"中穿行对话,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点出"崇高"
导入新课后,我指着标题直奔主题:散文中所写的风景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风景,那么,是什么因素使西北大漠,延安黄土高原都变成了亮丽传神的风景了呢?是人,是充满了崇高精神境界的延安军民。
二、感受"崇高"
用以下三个问题引领:(一)概括文章的六幅风景画,找出文中的五次议论,将文章分成四个层次。(二)文章的五次议论中用的最多的词是什么?(三)从六幅风景画中你感受到了人类怎样的精神品质?
结合阅读提示,学生很容易回答前两个问题,并能明确作者在用六幅风景画体现人类的"伟大"和"崇高",但学生并未深切地感受到"伟大"的动人之处。只有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切地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很高的陶冶。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如风景画"沙漠驼铃",读自然背景的描绘时我们很难接受它、承认它是一幅风景画,它贫瘠荒凉、人迹罕至,然而读到人类的活动出现后的驼队描写时,一种人类征服了大自然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于是你便会接受它,承认它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了。"人定胜天",人类征服了肉眼已经望不到边际的茫茫大沙漠了,于是一种愉悦之感产生了。引导学生对比自然背景和人类活动,学生真正地被人类的伟大打动了,被人类的精神折服了。课文的第三层次很有特点。在"石洞雨景"中,引导学生重点读"试想一想,如果在一个下雨天,……四面是静寂灰黄,……然而,你忽然抬头看见高高的山壁上有几个天然的石洞,……。""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试想一想,这样一个场面到了你眼前时","如果在公园时你一眼瞥见……","你所见的……",作者本身就完全把读者带进了风景画中,让你亲自去看看,亲自去感受一下此景此情,你就会有了更为强烈的、更为深刻的感受了。反复阅读感受,不知不觉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画面之中,去享受这里的"风景"了。"桃林小憩"中,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茶社的设施很简陋,但是从茶社周围的自然环境看,"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学生也许会和作者一起说:"这就不坏。"接下来,作者"又请你坐下来,……"然后通过描写,向你介绍着在劳动学习之余的延安青年男女们来此休闲的各种活动和情境。这样在你一边坐着喝茶吃枣,一边亲眼目睹着青年男女们的各种活动的同时,再进行大胆的想象,或者你也就不只是个看客了,你也投入到他们的各种休闲活动中去,从而更深刻地去感受这种火热的生活,感受他们旺盛的生命力,感受他们的怡然自得。课文第三层次的"石洞雨景"和"桃林小憩",作者本身就完全把读者带进了风景画中,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感受,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活,这是文学鉴赏的前提。最后一个层次中,作者向我们道出了"伟大中之最伟大者",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特质是"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
三、感悟"崇高"
深切感受了作者所赞扬的人类的伟大、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伟大之中最伟大者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让学生将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和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结合起来,以触动学生的灵魂。联系当今社会,同学们提到了2008年初的这场雪灾,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最伟大、最可爱、也最崇高的人。他们将会被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们有不顾生命危险抢修电力的工人师傅,有日夜坚守岗位的铁路工作人员,有及时伸出援手的人民解放军,有奔波在堵车路段的志愿者。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语文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健康丰富的情感。人类灵魂的塑造离不开语文。只有充分利用文本的特点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和体验其中的情感和精神,学生的情感才会被激活,灵魂才会被触动和改造,真正走上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道路。只有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和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文学教育。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