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文言文体裁自身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文言文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因此,要解决现阶段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寻找师生之间的契合点,激发两者共同欲望,才能有效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驱动;步调相谐;学习延续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很有启发性的名言:"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这句话是强调上下同心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比之教学,笔者以为:师生同欲,方得齐辉。
为了证实这��观点,笔者拟以高中文言文教学为例,重点探讨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下足"欲"的功夫。
一、兴趣驱动,巧妙激发"欲望"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认识,只要对某事物有兴趣,总会在内心生发强大的驱动力,进而心情愉悦地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反之,只会对设定或给予的目标任务心生厌弃,心不甘情不愿地工作,其结果一般比较糟糕。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之前备好激趣的功课。
首先,教师要激发自身的兴趣。这里不重点谈教师对职业的热爱,重点谈教师应如何激发起自身对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式的兴趣。事实上,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缺少深入学习和研究,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他们对所教内容缺乏兴趣。例如,对于文言作品,部分教师就将教学重点设置为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文本意思的基本疏通。很明显,这应该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环节,但不应该成为这类文体教学的全部。教材编写者遴选出的文言文大多为经典的古代散文,这些文章闪耀着先贤们的睿智思想与人文之光。教师需要深入探究这些文本,从中汲取人生之旅所必需的精神养料,继而使得人生丰足,使得自己的学生也能在其光芒照耀之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其次,教师要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有了深入研究文本内容的兴趣之后,中心任务应当是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轨道,助推他们也有类似的学习体验。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激趣自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例如,执教《劝学》一文时,不少教师觉得此文比较枯燥,属于一篇可能令学生烦躁的议论文体。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自然难以在文本学习中提起足够的学习兴趣。反之,教师对文本有了足够的认知,理解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趣和独特的行文特色,则会对文本的处理进行深入地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先问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恰恰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开始。学生很容易就在文本的第一段中找出答案:学不可以已。对此,教师要给予发自真心的赞赏,肯定他们能够准确而迅速地从文本中找到答案。接着,教师可以给出自己比较直接的正反对比论证,然后让学生去发现本文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然后,让学生对本文主体的比喻论证和局部的正反对比论证进行品读,体悟文本所用方法的妙处。其实,经由这样的比较与分析之后,学生对这篇文本的研习自然就有了很高的兴趣。如果此时再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论点,运用自然、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比喻、正反对比论证,那学生便会在当下任务和兴趣的驱动下,产生学习文言的良好兴趣。
二、步调相谐,引导师生"同欲"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教师在讲解文本内容时,学生并没有及时跟进,师生之间似乎总是处于没有交集的平行线状态。对此,不少教师会不以为然,会随口支招:"学生不走,教师在后面推就行了;实在不行,教师就在前面牵引。"其实,在这些招式里面,我们可以透析出一个词语――被动。学生的学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乃至行动的自主,更多的处于教师的强制之下。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学效率的低下就可想而知。
至此,笔者倒是想到了一种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情境:在某个旅游景点,导游举着扩音器,讲解着景点背后的故事;游客们似乎被同一根绳索连起来了,一路随着导游前行。实际上,在这样的情境下,游客们生怕落下一个词语,漏掉一个有趣的信息。因此,为人师者必须在引导学生畅游知识海洋之前,做好所有准备工作,要备好"导言",使"导言"能够紧紧地贴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情意基础。以《阿房宫赋》为例,教师与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阿房宫,教师在读这篇文章时,可以带着游客的好奇和心境,神游这个只能在书本中意会的场地;之后,教师可以凭借先游者的身份,扮演导游,带领学生通过文本语言的导引,虚游这个历史景点。师生共同在阿房宫的由盛转衰、从有到无中去揣摩与品鉴杜牧寄托在文中的人生之问、治国之思。实际上,经由这样的过程,师生就能在课堂教学流程中保持思维步调的一致性,并能共同收获作者经由文本传达的思想和理念。
三、学习延续,旧知生发"新欲"
其实,每一位教师在内心都期盼自己的劳动能够一劳永逸,所教的内容能够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能激发其自得、自由地行走于教育园地。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不教之教",或者"教是为了不教"。
为此,教师要努力触发学生的新"欲"。但新"欲"的启动离不开旧知的习得,而且是一种基于兴趣和成功的习得。只有这样,才会有新"欲",而旧知也才能成为学生获得新知和重新出发的新平台、新动力。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在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时,学生要重点扣住第一段中的"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带着寻觅"怪特"的想法,赏鉴柳宗元所写的西山景象,品味他在文中倾注的独特的人生感悟。正如他发自肺腑的感慨之言:"游于是乎始。"执教者需要乘此机会,引导学生开始带有自我性质的"游",学会像柳宗元一样的发现、感悟。笔者曾经引导学生在课后专门欣赏一株晚樱,我没有过多的解说、启示,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交流各自的感悟。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独特的发现纷至沓来:在满树的樱花中,每一朵花开放的姿态其实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形态:有的花开放得比较张狂,有的花开放得比较害羞;有的花开放得早,有的花开放得迟,但是每一朵花都在竭尽所能展现出属于自己的艳丽。作为更高级的生物,青年学生也应效仿此花,争相开放,在漫漫人海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的发现就源于旧知的蔓延、生发,让学生知悉人需要到自然中去游历、观察,去聆听自然的喻示,进而更加自得、快乐地行走于教育园地和人生之旅。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基于欲念的驱动,教学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在这方面,教师需要激发自身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欲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需要竭尽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与自己的步调相谐,激发学生在旧知的研习之中生发进一步探求新知、用其服务人生的欲望。能做到这些,教师就找到了教学之道,师生就可以齐辉。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