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2-21 13:13:16

 【案例前的思考】 
  1.面对新课程"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新要求,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2.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空间体验,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案例背景】 
  教师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时,要特别注意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探索未知、体验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促使其态度、智力、情感都能得到愉悦和成功的体验。 
  【案例描述】 
  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 
  1.观察、联想 
  师:(师拿出一个用红布蒙着的圆柱笔筒,揭开布)它是什么图形?(板书:圆柱),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教师再出示几个圆柱模型) 
  2.联系形象 
  学生议论,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形的? 
  生1:水杯。 
  生2:水壶。 
  生3:铁罐。 
  …… 
  3.想一想、画一画 
  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圆柱的形状是怎样的? 
  把想象到的圆柱形状用简图画在练习本上。 
  二、导探结合、形成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这说明生活中离不开圆柱形的物体。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它!(板书:认识圆柱体)你想认识圆柱的什么知识? 
  生1:圆柱有几个面? 
  生2:圆柱体与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 
  2.操作感知认识各部分名称 
  (1)师:同学们想玩"降龙十八掌"吗?不过我们今天玩的可是圆柱体中的"降龙十八掌"。 
  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有几个面?(用手掌感知面的特点) 
  (2)汇报初步发现:(学生回答:底面、侧面) 
  (3)猜一猜、做一做 
  师: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做法(生答:量半径、量直径、量周长或两圆对比) 
  (4)教师小结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观察、猜想、操作、发现) 
  (5)比较判断、强化感知: 
  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纵切模型(感知圆柱的高)。 
  学生讨论发现: 
  生1:侧面上有无数条高。 
  生2:在两底之间只要量出垂直于底面的线段的长度就都是圆柱的高。(教师板书: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 
  3.�J识圆柱侧面的特征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两个底面与侧面相交的线是底面的什么?(底面周长) 
  侧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吗?(学生动手操作) 
  师:听说少林寺还有一门关于手指上的功夫,叫一指禅。下面老师要带你们玩一玩圆柱体中的"一指禅"。 
  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画一画、议一议:展开图可以是一个其他图形吗?如果不沿着高展开,侧面剪开可能是什么形状? 
  三、梳理与抽象 
  教师结合板书过程组织学生回顾、议论、总结学到的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 
  生1: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圆柱的高都相等。 
  生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圆柱有三个面。 
  生3: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 
  …… 
  四、巩固性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圆柱有( )个面,( )条高,侧面沿高展开可能是( )图形或者( )图形。 
  2.针对性练习(教师补充设计) 
  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如果把它围成圆柱体,围成后的圆柱侧面与长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 
  五、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归纳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达到强化新知、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 
  六、应用 
  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 
  【分析与反思】 
  几何课程内容是数学教育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图形与空间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土壤。结合《圆柱的认识》案例,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更能体现新课程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新要求: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探究欲实际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圆柱体的形状并把它画在纸上"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想不想学习八卦掌"和"想不想学习一指禅"的环节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的触觉丰富了学生的空间体验。 
  二、突出了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和充分的数学活动交流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实物)、摸(模型)、量(底面半径、高)、剪(沿高展开侧面)、比(两个底面)、拼等各种活动增加了学生"做数学"的活动,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和掌握圆柱的特征,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案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动手实践比较两底面的大小、主动探索圆柱侧面的特征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辩论等学习方式的改变,除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外,还增加了对学习方式、方法和社会生活的体验。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