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书法与国画在文化发展中是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人在广场上用毛笔写字,字体非常漂亮。通常绘画的画家书法也很不错,能巧妙把字运用到画中,为画增添特色,相得益彰。
关键词:传统文化;书法;国画;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书法和国画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书法教学更有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书画同源既表达出了书法与国画的重要关系、相互连结,同时也是中画与西画的重要区别之一。书法用笔的刚柔、曲直、枯润、顿挫、轻重、疾徐等节奏变化和绘画的线描息息相通。学习中国画必须具备书法的功力,这也是继承传统的基本要求。关于对国画和书法如何教学、怎样教学能达到更好的质量,我国对这方面专门的研究还很少,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下教学模式的探讨,更加意义非凡,相信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书法和国画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一、书法与国画的联系与目前情况
我国优秀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书法和中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书法和国画是最能体现中华特色的两大门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书法和国画也能顺应时代变更、继续演变和发展。
1.汉字与绘画的联系
绘画的首要条件是"应物象形",也就是对具体事物、形象的模仿;论书法的起源,还要从原始的文字说起,最早的文字是用画画来表达的,比较通俗易懂,随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看到的文字。在中国古文字中,很多文字最初都是通过绘画形式确定下来的,比如甲骨文、铭文等。仔细看这些象形文字会发现,文字的比划很简单,大多是顺畅的,比较好写,所以说文字和绘画是很有渊源的。再向前追溯,很多器物上的纹饰也同时拥有绘画和文字的作用;所以说书法与画是相互连结的。
2.目前教学的情况
在如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中各项事业都在快速发展。新鲜有趣的事物层出不穷,我们用笔的机会逐渐减少,平时写文件用电脑、手机就可以完成,更有甚者都不会写复杂的字。毛笔从主导地位退回到次要地位,成了书法家"专用"的技能,加以媒体对书法的宣传力度小,很多人都不知如何提笔。举例来说:没接触过书法和国画的人,会认为这两件事是两个个体,没有太多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与国画到现在这样的处境,不禁令人唏嘘。书法与国画的背景缺失,渐趋边缘化,普及知识不到位,也是使书法、国画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关键,书法、国画的发展不由得面临尴尬的局面。
二、课程教学的方法
现在的书法教学中没有具体的教学系统,也没有可行性的方案,引导学者去学习。大多的教学系统中是从楷书入手,也没有其他可以练习的字体,一开始就练楷书,不规范学者的短横、竖画,这样即使练得不错,也只是假把戏,那么我们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讲解:学习书法和国画的方法。
1.培养兴趣
在兴趣培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讲一些生动的故事,书法家勤学苦练的经历以及一些传说。比如说,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书法家叫张芝,张芝在年轻的时候练习书法十分刻苦,常常是整天都在�习写字而忘了吃饭。因为这样刻苦练习,所以他的墨用的非常快。而张芝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写完字之后回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面洗砚台。在这样长久的练习之下,他们家后院的池塘居然整体变成了黑色。
在这样的小故事里,学生会觉得学习书法的知识十分快乐,因此会对书法产生很大的兴趣。我们再加以环境熏陶,在国画教学环境中布置作画任务,先设计页面布局,再添加色彩,创设浓厚的绘画氛围。对于作品优秀的学生,我们应该将其作品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得以学习,也给这样的学生以鼓励。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包容心,能够接受别人对自己所提出的中肯意见。同时,让技巧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2.稳扎稳打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每一个人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在这基础之上,还需要每个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在课前为学生安排系统的练习,比如:读帖。
读帖是临帖的基础,反反复复临帖,有利于尽快掌握颜体用笔特点。接下来反复临写,一个一个来想到像为止再换另一个字来写。这些联系方法都会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基础。从最基础的学习,切忌心烦气躁,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
书法和国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无法替代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面对教学现状,有太多学者没有受过系统训练,对书法和国画了解甚少。那么,如何使国画、书法教学更科学、更完善,如何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是每个从事国画、书法教学的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责编:杨盛昌
上一篇:【教育类论文】怎一个“情”字了得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