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海量性、实时性及互动性特点,使各阶层实现网上平等对话,深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新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鉴于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势必要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现状及特点
(一)日常生活深受网络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以及在校园中的渗透,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群体追求前卫,酷爱新鲜的事物,网络虚拟世界以其无限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深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而且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手机、电脑,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进行网上聊天、购物及搜寻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可以说网络占据了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网络也不都是有利的,一些大学生自制力不强,深陷网络虚拟世界,降低了他们现实生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二)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在追求民主、自由、竞争、效率等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往往会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如功利思想、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观念严重冲击着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本身独立思考能力就不强,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加之当前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轻松便捷,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使得他们容易产生价值迷失,使他们责任、奉献等道德价值观念弱化。
(三)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大学生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很少能自主解决问题,对自我心理情绪调节的能力较弱,而当下网络的虚拟性、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紧张问题等,这些都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压力,由于他们大多数缺乏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极易诱发抑郁、自闭、孤僻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妥善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与挑战
(一)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方面
1.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媒体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思政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积极挖掘其背后的教育价值,扩充自己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将这些思想价值观念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2.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基于新媒体技术实时性、互动性的特点,思政教师可以即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而且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在趣味性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们愿意聆听学习,也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去,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新媒体时代实现了信息的"所有人向所有人传递",我们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出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信息共享中实现思想的交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建立一个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将一些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或者自身的思想观念上传,共享教学资源,相互交流彼此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够做到与学生便捷的深入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展开有效的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负面影响
1.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个人发布言论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表达自己的主张,而这种信息发表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正是受到大学生青睐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这无疑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不少难度,传统的"两课"教学工作难以胜任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势必要探索研发相应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2.思政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在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处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通过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人格魅力,依据高等教育大纲,对大学生进行"两课"教育,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在新媒体技术获得广泛应用之后,大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知识,此时大学生占据着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对象由思政教师向主动学习转变,而思政教师教授的知识,要么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要么是学生已经知道了解过的,因此其权威性大大弱化。
3.思政教学核心思想受到冲击,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将社会中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中,校园中充斥着一些不良的信息及价值取向,纯净的学习氛围受到严重污染,这严重地干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广度与深度在不断扩大,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也随之传入了国内,大学生通过多种新媒体工具获取到这些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核心思想,从而严重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建设 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长期高效的进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应着力完善本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保证领导职能得以充分有效发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具体来说,应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系,尽快形成"校长全面负责、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同时,要切实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方式,既要做好常规性的领导,又要结合实际情况特殊问题给予特殊处理。另外,高校还要不断探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积极借鉴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水平。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设
工作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的工作高效运行。传统的责任制仍有实施的价值,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继续实行责任制,以目标为考核标准,以责任制为推动力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动力保证。与此同时,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构建"柔化管理"工作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由管理的工作观念向服务的工作观念转变,深入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一线,倾听师生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彰显人性化的魅力。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养机制建设
一方面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选聘机制。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进行选聘工作,择优选聘学生,对专职学生工作者候选人实行"公式"制,基本任职条件应当是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应坚持研究生为主、本科生为辅的原则,兼顾个人综合素质的考察,制定科学化、全面化的选聘标准并严格执行,尽可能把那些德才兼备、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工作能力又强的高素质人员选聘到岗位上来。选聘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建立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内容的培训活动,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以及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等。在培训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发展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培训的模式,做到动态化地发展。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物质保障机制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足够的经费支出做后盾,这就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物质保障机制建设。高校教育物质保障经费投入包含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就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而言,主要包括办公、培训等队伍建设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党团活动等活动经费,办公设备、图书资料等设施建设经费。针对当前高校经费紧张问题,应做到开源节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开发社会资源,同时要建立财务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精打细算,避免重复性建设,真正把经费用在刀刃上。
(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保障建设
制度建设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根本上确保了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具体来说,应建立完善一线督办制度,由传统的"以文督文"工作方式逐渐向"一线督办"转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纳入到思政教育队伍的考评标准,并适当加大权重,引导教师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应构建大学生文明素质培育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广播站、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以及辅导员的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妥善解决,等等。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化的长效机制,确保其功效持续稳定的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应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有效性上,并把有效性结果作为长效机制的全部,通过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教育队伍、物质保障等方面,逐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检验长效机制的唯一标准,从而真正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