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2013年5月4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指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关心关爱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各地各高校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在高校,有一支队伍专门从事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与传播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成长的培育和引导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1]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新建本科院校也面临着诸多转型时期带来的新机遇。在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和学生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正确的育人方向的关键。因此,新形势下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高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一大任务。
一、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价值取向。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上出台了很多政策,亦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复杂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一些地方和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不多、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2]。
1.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虽然身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但是各自的专业背景却不一致,甚至有些教师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不搭界。由于专业背景不同,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未能熟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致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观念模糊。他们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深理解不透,不能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和理解现实中的不良现象,甚至把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带入课堂,对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造成教师情绪失常和情感疲惫,教师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疏解,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是某些待遇得不到解决时,教师心里充满怨气,导致心理严重失衡。加上很多思政课教师感觉到公共课教师缺乏专业归属感,只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工作缺乏激情,精神抑郁,心理疲惫,这些都是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表现。
3.不能做到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明确自己为人师表的定位,不注意个人形象,对自己要求过低,常常仪表不整、举止不雅、语言粗俗,有的甚至随意中断教学,课堂上随意吸烟,走出教室外接、打电话等。
4.教学内容陈旧,未能体现时代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体现时代性、特色性,可是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有时自认为教学多年,富有教学经验,可是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枯燥单调、沉闷乏味,离开实践的理论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5.缺乏合作精神,喜欢"单打独斗"。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思政课教学是纯理论的,无须与同行合作,更无须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进而造成与同行特别是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在科学研究中也是"单打独斗"。然而,重大的科研项目都需要跨学科的共同合作,需要参与者互相尊重、取长补短。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也是相通的。部分教师缺乏合作精神的现象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良好的学术氛围的构建。
总之,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学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教师收入状况不理想等。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是教师个人修养和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将伴随着教师整个的教育生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3]中指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结合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1.用理论武装头脑,用思想引领行动。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也是引导行动的航标。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筑牢理论根基,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来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科学地认识影响理想信念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才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因此,只有通过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坚定信仰,用思想引领行动。
2.实行导师制,展现榜样的示范作用。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师资的缺乏,学校每年都会引进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思政课青年教师来说,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今后的发展方向,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是第一要务。如果建立导师制,在导师的指引下可以加速转型,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完成角色转型后,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站稳讲台,保证教学效果。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新教师可以学习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掌握教学技能,过好教学关,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实际上导师制对于青年教师的巨大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更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一种家的归属感,拉近了新老教师间的距离,增强了凝聚力。
3.组织专门培训,提升思政职业认同。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在全世界已悄然兴起。很多教师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教师如何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的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教师培训。它可以有效解决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创新能力等问题,也是提升人才队伍建设、适应科技进步、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政课教师,从教育部到教育厅再到学校自身,每一年都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对思政课教师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覆盖面太窄,并不是所有的思政课老师都有机会前往培训。
4.外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锤炼品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因此,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可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5.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教师成就感。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国内外经验证明,一所大学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人认为科研应该是研究型大学的任务,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应以教学为主,搞不搞科研无关紧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科研对教学起促进作用。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和专业课教师一样,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在研究中提升自身成就感。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