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法学论文

法学论文: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婚姻家庭原因与治理措施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7-02 16:25:30评论0

   一、女性青少年犯罪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对女性青少年犯罪尚无严格意义的法律概念,依据《刑法》中有关犯罪的一般性规定,女性青少年犯罪指女性青少年为犯罪主体,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女性青少年犯罪普遍发生在 14 ~20 岁之间,且常发生在经济收入低、单亲、缺乏社会交际、生活压抑、家庭暴力、酗酒、吸毒等家庭中。女性青少年犯罪以酗酒、吸毒及卖淫等为主,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及青少年的成长。因此,分析女性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认识女性青少年犯罪的本质,才能采取措施预防和解决女性青少年犯罪问题。

  首先,女性青少年逐渐成为女性犯罪的主力军。据统计,女性犯罪分子中的 65% 是因在 14 ~25 岁间实施犯罪行为而违法,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向低龄化发展,最小的女性青少年犯罪分子仅9 岁。[1]女性青少年已渐成为女性犯罪的主力军,这些数据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正处于青春美好年华的青少年女性成为社会犯罪的主力,这将极大地危害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及家庭的发展。

  其次,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头号诱因是吸毒。女性青少年犯罪分子的吸毒率高达 66%,她们中有95% 以上因没钱买毒品而卖淫,有近 30% 的吸毒女性青少年犯罪分子因没钱买毒品而贩毒。此外,这些吸毒女性青少年成为杀人、盗窃、诈骗等犯罪行为的主要参与者。[2]可见,女性青少年犯罪具有极大的腐蚀性,腐蚀着女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腐蚀着家庭和社会。

  再次,女性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是性犯罪。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使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被一些女性青少年所接受,她们追求高档吃穿、奢侈生活、时髦打扮。受这种生活观和价值观的腐蚀,她们的物质欲求越来越大,在家庭无法满足这种欲求的情况下,她们就以青春为资本从事性体验和卖淫等活动,有时甚至通过吸毒、贩毒不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而性犯罪是女性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大多数女性青少年犯罪分子都是因性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也因性犯罪走向更恶劣的犯罪行为,如: 吸毒、贩毒、杀人等。[3]最后,女性青少年犯罪家庭诱因的普遍性。女性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旺盛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却大部分来源于父母和家庭。有些父母错误或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女性青少年产生误导,如: 金钱至上、物质享受等,使她们走上了犯罪道路; 有些家庭经常发生家庭暴力,使女性青少年生活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因而厌恶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被社会不良分子利用而走上犯罪道路; 有些是因家庭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不得不步入社会挣钱养家,但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导致她们为追求金钱而走上犯罪道路; 有些则是成长在单亲家庭,从小缺乏父母对其的教育和引导,因对他人和社会充满了仇恨和反感而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家庭对女性青少年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的不和谐及某些家庭问题是引起女性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引起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婚姻家庭原因

  1. 扭曲的家庭价值观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制度的改革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冲击,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与家庭渐渐与金钱等现实的物质利益相联系,越来越多的人持有金钱决定婚姻和家庭幸福与否的观点,有些人结婚或离婚是以某种利益为出发的,婚姻的严肃性和庄严性被抛到脑后,将婚姻和家庭视为他们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方法。

  无视婚姻和家庭尊严的人们会以草率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婚姻、家庭和孩子,他们不承担自己的婚姻、家庭责任,甚至会选择背叛配偶和孩子,如搞婚外情等,使婚姻矛盾和家庭破碎在孩子心里种下了成长的恶果。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会习得父母的家庭价值观,对父母不存有任何的尊重,对他人不存有任何的关心和爱护,变得自私、放肆、无情、追求利益,最终走向犯罪。[4]对婚姻家庭错误或扭曲的定位又致使一些父母不重视家风、家德教育,不重视用传统的家庭理念来影响、规范和约束孩子。等到孩子出现思想和行为问题后,只能抱怨和后悔,因为已有的家风、家德和家庭理念已在她们的头脑里生根。现代家庭家风建设的缺失和扭曲,会导致孩子对情感、亲人无法形成客观和理智的认识,进而引发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2.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除道德教育外,家庭对孩子的性别及性教育也很必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和性教育是缺失或是不到位的。中国家庭的性别教育一般都很模式化,父母都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性别刻板意识,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在传递性别信号,如: 父母们会为男、女孩选择完全不同的着装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是他们认可的性别模式; 业余爱好的选择和将来职业的选择,父母们更是会紧紧围绕性别模式。这种针对性别模式的刻板教育,使一些女孩子形成依赖性强、好吃懒做、缺乏独立能力和意识的性别特征,长大后形成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价值观。

  中国家庭性教育的缺失,使孩子们对性无从了解,当她们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她们对性的好奇心理更加强烈,因而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 早恋、同居等。中国家庭性教育的缺失,还致使一些孩子不能理性认识情感和性,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如: 一些女孩子被强奸后,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恨和不满而走向卖淫、性交易和吸毒等犯罪道路。

  3. 家庭法律意识薄弱

  女性青少年犯罪分子成长的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素质一般都不高,对法律知之甚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他们不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常表现为粗暴、不理智。受父母的影响,青少年们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低,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他们常不会顾及行为的合法性,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父母法律观念缺乏,甚至还会发生非婚同居、婚外情等不法行为。无视婚姻的尊严和法律性,甚至将这些行为公开化、合理化,不仅会对婚姻的另一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侵权,也会对成长中的孩子产生恶劣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感情、婚姻和家庭产生扭曲的认识,而一步步迈向犯罪的深渊。[5]由于父母缺乏法律知识,父母就无法将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行为模式传授于孩子,即缺乏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导致很多孩子成为法盲,犯罪后才醒悟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4.《婚姻法》对家庭法律地位的缺失性规定

  我国《婚姻法》几经修改,已能基本反映和解决现实中的婚姻和家庭问题,但我国《婚姻法》的可操作性仍然不强,价值取向也存在问题。修改后的《婚姻法》有大量关于夫妻财产的相关内容,明确规定夫妻的个人财产及夫妻共同财产,极力强调夫妻个人财产的神圣性和完整性,却没有规定家庭这个法律主体的财产制。[6]《婚姻法》作为调整配偶关系和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其应将自身定位在维持婚姻家庭和谐、文明的价值取向上,但现行《婚姻法》以大量内容规定并强调夫妻个人财产,使人们产生《婚姻法》是强调婚姻中的个体意志和财产制的法律制度,使人们对婚姻家庭的认识越来越走向自我性和功利性。对家庭价值认识的缺位,使婚姻双方当事人不能正确理解婚姻的价值在于家庭,家庭是婚姻的目的和目标。正是《婚姻法》的这种误导,使人们认为家庭是无所谓法律地位的,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个人财产。法律的误导和父母们对家庭的无视,导致人们不再用心经营和维护家庭的整体价值和利益,变得越来越自我和功利,这种功利性婚姻观,让他们的孩子们体会到家庭的客观和理性,并不能感受到家庭的主观和感性,他们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无视家庭和他人,只需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的理念。因此,在他们从事一些犯罪行为时,根本不会顾及自己的父母、家人和家庭,因此引发了极大的危害性后果。

  三、减少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婚姻家庭对策

  1. 加强家风建设,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成长在幸福、和谐家庭中的青少年,会以正确的价值观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成长在不幸福、不和谐家庭中的青少年,则会以消极、自卑、对抗的价值观去处理自己的生活。家长不仅给了孩子宝贵的生命,更是能改变孩子命运的关键角色。女性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作为家长,有义务和责任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让她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家庭是受社会发展影响的,社会发展中会有一些不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定位。

  作为家长应正确审视和面对这些问题,尽量排斥那些错误价值观对家庭价值观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家风决定这个家庭的命运,家风建设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应在结合传统家庭观念和理念的基础上,吸取现代先进的家庭理念,树立正确的家风,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传统家庭价值观如: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诚信做人等都应被纳入家风建设中,现代家庭价值观中的积极上进、文明和谐、活泼团结、时尚创新等也可纳入家风建设中。在家风建设中除了要强调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外,也要对负面的、反面的价值观加以批判、否定和抵制,如: 功利性婚姻、非婚同居、婚外情等。此外,开展一些家风建设活动,能使家庭之间互通有无、互相促进,使家风建设真正能落到实处,融入每一个家庭,影响每一个孩子,预防和解决家庭、婚姻问题,为构建文明、和谐家庭贡献力量。

  2. 家庭应注重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别及性教育

  传统教育观念使性别教育模式化,限制了孩子们成长的空间,如: 传统教育引导男性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干大事业,是家庭的顶梁柱;女性则应温柔、贤惠,将来的主要任务是相夫教子,维护好自己的家庭。这种刻板的性别定位已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利于对孩子的正确引导。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男性会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好战好胜; 女性则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等。传统教育的性别定位会使性别不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性别不是自然的不平等,而是社会对性别的分工、定性、模式定位的不同才导致社会性别不平等,导致女性变为弱势群体,女性没有独立奋斗意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等,这种性别不平等可能会成为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线。因此,用性别平等观、社会性别观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才能使她们在正视生理性别差异的同时,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和竞争,尽力缩小社会性别差异,培养自信、独立的个性,降低女性青少年的犯罪率。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对性以回避的方式处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不科学的。性是人类的自然性,是人类一代代传递的自然本能,我们若一再回避这些问题,会导致孩子们对自身及社会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评价。青春期的青少年们对性有着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家庭教育对这种状态的无视和忽略,必将使她们无法正确认识性、性权利及性侵犯,当她们的权益遭受侵害后,无从面对和解决,只能以消极的心理面对,如: 女性青少年犯罪分子中部分是因受到性侵后,自卑、无助而选择了自甘堕落,进入犯罪的虎穴; 还有些是因对性强烈的好奇心,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而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因此,若要正确地面对、处理女性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应重视性教育,以科学的方式将性方面的知识传授于孩子们,让她们认识到这是她们的自然性,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性权利等。这样青少年们就会对性、性行为、性权利及性侵犯有一个正确而科学的理解,避免因对性的懵懂而误入犯罪歧途。

  3. 加强对家庭的法制宣传和引导

  女性青少年犯罪分子成长的家庭里,多数父母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甚至曾是犯罪分子。父母缺乏法律知识和意识,婚姻家庭生活中常会出现非婚同居、婚外情等不合法行为,破坏了婚姻和家庭的和谐,使青少年们成长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中,也会对青少年们产生误导,不利于他们正确认识问题。

  相关部门及妇联应加强对家庭的法制宣传和引导,如法院可与社区形成联动,对社区家庭进行法律宣传和普法教育,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家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这些活动可以定期开展,这样就可有效预防家庭问题的发生,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妇联则应将法制宣传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开展"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并对妇联及社区干部进行法制培训,使他们能运用正确的法律知识和技巧解决家庭的实际问题,通过法律手段教育家庭成员,为这些家庭提供正确的法制引导。

  4.《婚姻法》应明确规定家庭的法律地位及财产权利

  我国《婚姻法》对夫妻个人财产的片面强化,对家庭法律地位及财产权利的忽视,使人们认为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个人权利及财产才是核心,家庭只是个人财产的载体,家庭没有任何法律价值,致使父母不重视或忽略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家庭道德的引导作用,使得孩子与父母间感情疏远,传统家庭观对其行为缺乏约束力,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家庭及他人的权益,最终导致他们以犯罪的方式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不能不说是《婚姻法》错误价值观的误导,是《婚姻法》自身内容规定过于功利性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正视《婚姻法》的这种误导作用,积极修改法律,将夫妻个人财产制内容作为家庭财产的辅助内容加以规定,加大对家庭财产及权利的规定,使家庭的法律地位明确化,使家庭的整合性、团结性、整体性功能得以发挥。让人们意识到,在婚姻生活中家庭是核心,夫妻的个人行为及财产是家庭财产及权利的辅助,是为服务于家庭财产及权利而存在的,即若没有家庭法律地位、权利及财产,夫妻的个人财产及权利也就没有存在价值。只有这样,夫妻才会重视家庭的法律约束功能,注重家风建设及家庭教育,使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良性的价值引导,预防女性青少年产生犯罪动机,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四、结 语

  女性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令人担忧,其犯罪主体向大规模、低龄化发展,女性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为性犯罪和吸毒,因此女性青少年犯罪不仅对女性青少年自身有极大的腐蚀性,对社会也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性。女性青少年犯罪由于犯罪主体的性别、年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的犯罪行为。女性青少年犯罪的这种特殊性,提醒我们应重点挖掘引起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家庭教育职能的缺失、不到位及家庭问题的普遍存在等是诱发女性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应针对这些家庭诱因,提出预防、解决女性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措施,如明确家庭的法律地位及法律权利,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庭性别及性教育等。

  参考文献:

  [1]余仲宇. 青少年教育问题反思[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30 -31.

  [2]毛义涛.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J]. 中小学德育,2011,( 6) : 9 - 10.

  [3]陈钟林. 谈发展我国的亲职教育[J]. 青年研究,2000,( 8) :40 -42.

  [4]屈智勇,邹 泓. 家庭环境、父母监控与青少年犯罪[J]. 中国青年研究,2008,( 4) :20 -22.
    [5]孙雪芸,刘旭刚,徐杏元. 青少年性犯罪的原因及矫治对策[J]. 中国性科学,2010,( 7) : 18 -19.

  [6]费 琦. 犯罪亚文化与未成年人犯罪[J]. 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7,( 31) :10 -11.

 

法学论文: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婚姻家庭原因与治理措施.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5503字]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责编:古斯琪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真题题库
一级建造师考试
二级建造师考试
三支一扶
安全评价师考试
保险经纪资格考试
报关员资格考试
博士入学考试
成人高考
成人英语三级考试
程序员考试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大学英语三级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单证员考试
导游证考试
电气工程师
电子商务设计师考试
房地产经纪人考试
房地产评估师考试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高考
高中会考
给排水工程师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公务员考试
国际货运代理
国际内审师
国家司法考试
化工师
环境影响评价师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会计职称考试
基金从业资格
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
监理工程师考试
教师招聘
教师资格
结构工程师考试
经济师考试
考研
空姐招聘
遴选
美术高考
普通话考试
期货从业资格
求职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师
软件设计师考试
商务英语考试(BEC)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审计师考试
事业单位招聘
事业单位招聘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
同等学力
统计师考试
托福考试(T0EFL)
外贸跟单员考试
网络工程师考试
网络管理员考试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
系统分析师考试
消防工程师
小升初
校园招聘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
选调生考试
雅思考试
岩土工程师考试
医生招聘
艺术高考(艺考)
银行从业人员资格
银行招聘
英语翻译资格考试
营销师考试
造假工程师考试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中考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注册测绘师考试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
注册计量师考试
注册建筑师考试
注册税务师考试
注册资产评估师
专升本考试
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
自考
安全员
跟单员
考试一本通

事业单位

农信社

国家电网

银行招聘

烟草招聘

邮政公司

解放军文职

公检法文职

资格/认证考试
其它资料
X
返回顶部
提示信息χ
付费复制

付费获取七天复制权限

限时特价:2.88元/篇原价:10元
联系客服

扫码关注公众号,发送私信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关注,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QQ:2845411722

恭喜您,操作成功,可以复制了

3秒后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