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相伴随的问题。在对待这些问题时,因没有合情合理的处理和解决好,则促使社会上涌现出一种群体--"愤青"。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愤青"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话语方式。他们不仅仅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一种批判,更是向大众展示不同的想法。并将自己树立在以爱国为目的主题中,成为一种非理性的社会群体力量。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对愤青行为作一解读。
所谓"愤青",字面意思就是愤怒的青年。而现如今我们更多说到的是"网络愤青",是通过互联网来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情绪,企图达到自己目的。其主要人群是以当今部分青年,尤其是部分大学生为主,对国家利益、国计民生等事件强烈关注,而对现实环境及现状存在着强烈不满并以偏激的语言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群体。而这些年来,"愤青"逐步的演变成为了满嘴脏话的"粪青",而其行为也变得越发的下作。成为了网络上叫骂的非理性人群。"愤青"都是将自己以爱国主义者来标榜,但是行事作风却与爱国行为背道而驰。该群体以一种病态的方式,通过谩骂侮辱、暴力攻击等手段,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当下社会或某一事件的不满。
因此,概括网络"愤青"的表现就有以下几点:一是爱国主义具有突然爆发性。"愤青"往往是借助爱国主义旗号,在特定时期通过网络进行的一种怒火爆发及宣泄。在一些国际问题上,这个群体就会借助这种机会,宣泄出对这个社会的不满情绪,以一种野蛮的、不文明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仇恨及报复心理,这种不正常的怨恨情绪极易被利用,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则会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危害。这种行为到底是爱国?还是误国?所以,突然爆发性是这类群体具有的特征之一。二是网络言语暴力和网络行为暴力。网路言语暴力主要表现为,愤青因在互联网上对于不同观点的人群进行言语上的人身攻击,通过辱骂及恐吓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网络行为暴力是指愤青们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使用的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在当下社会,我们不难发现"愤青"主要的非理性爆发有三种特征:第一,对外国的"非理性"愤怒。我们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率领我们广大劳动人民通过 8 年抗战击退了日本侵略者。所以"愤青"对于诸如此类的国家有着恨之入骨的仇恨心理。时刻关注着这类国家的动向,稍有风吹草动,特别是涉及到我国领土完整或是主权的问题时更是关注有加。在这些年出现的"钓鱼岛问题"上,愤青更是找到了自己的愤怒点予以宣泄,一旦出现此类问题,网络上便会出现突然的爱国主义热潮。继而由口头抗议的方式转变为对该国的谩骂和侮辱,并通过互联网攻击此国各类网站,这种非理性的爱国主义反而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绊脚石,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容易引起社会动荡。第二,对于他国有意抢夺我国传统文化果实的愤怒。这种愤怒其主要表现在诸如韩国等国家。对我国非物质遗产的争夺上,对于这些国家不登大雅的行为,作为我国公民应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提出抗议,并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及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但是,我国的网络愤青,则是以此为愤怒点而将事态扩大化,以一种不理性的方式产生最坏的结果,这并不是我们最终需要的。第三,对我国国内的不公正事件的愤怒。这些年来,互联网已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逐渐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由于互联网的高效快速的特点,使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看世界。随着近年网络的普及使用,从而促使人们对网络曝光行为热衷了起来,通过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向人们发布社会上的不公正事件,从而引起网民的关注和干预。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民主监督从根本上讲是一件好事,可以促进社会向着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向发展。但是愤青则无法正确有效的使用这个平台,而是通过该平台无视法律,对不公正事情不能理性的看待和正确的引导和处理,而是一种谩骂和侮辱,更有甚者还进行人身攻击。所以,愤青的又一愤怒点因此而爆发。
三是极端的排外(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近年来,网络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愤青制作的视频。通过踩压、诋毁等形式来弘扬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其中网民自行设计的"奇强洗衣粉"广告 Flash 更是广为流传,网民称之曰"大快人心"。中国愤青群落中流露出的极端倾向已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忧思。网络愤青的表现尤其像极端民族主义者,这些年网络上经常会出现抵制日货的口号,他们对任何外交协商、妥协、必要的退让和利益交换,都采取激烈批判的态度,甚至动辄上纲上线到斥责别人"卖国"。一旦有机会,他们甚至可能会演出打、砸、烧的危险情景。这也是当今网络愤青的又一表现。总之,通过对网络愤青的各种表现及特征来看,用"非理性"来定义和标签当今社会的网络愤青是有据可循的,这种通过谩骂作为方式,通过暴力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正是表现出其非理性的一面来。
愤青在面对引起愤怒的事件或人物时会采取过激行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一部分愤青是有自己的准则,也存在理性的表现:一是一些网络愤青并不是没有文化,而是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并对自身"愤怒"的控制力上不断的加强;二是网络愤青由"偏见"、"极端"型思考向客观性思考的方向转变;三是从单纯的言论发泄、抱怨、暴力等方式逐渐转化为趋于冷静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在网络上发表比较客观的意见,而不是原来的谩骂和批评。网络愤青之所以说还具备理性的一面,也有其相应的特征:第一,网络愤青往往都是在网络上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绝不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一旦出现将以恶言恶语来应对。但是,在这些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否还会这样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网络的存在是虚拟的,还同时有匿名的特点,他们不必担心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因此语言粗俗,甚至宣传暴力。网络的开放性使地球越来越小,世界各地发生事可通过网络迅速传遍世界。
相比官方信息,他们更相信非官方的信息。因此,只要"世界动一动","愤青"们就会迅速做出反应。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会因为内心的愤怒而直言不讳,这就是他们理性的一面。第二,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网络愤青。这里说的发展,并不是发展其自身喜好谩骂批评的特点,而是指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愤青也在逐渐的学会理性报恩。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使我国上下 13 亿人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霾。之后的地震搜救工作中,日本作为与我国最有"渊源"的一个国家也派出了搜救队来协助参与救援工作。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瞬间在网上流传,虽然日本对中国的恶行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在这次事故中,我国网络上大多数还是以正面和善意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因此,网络愤青也有其理性的一面。在对待"愤怒"的情绪处理上,愤青依然无法做到真正的完全理性,但即便如此也不应因此否认大部分的愤青正在趋于理性地看待各种矛盾和引起愤怒的事件和人物。"理性"与"非理性"是相互对立的一种关系,在现今社会,对网络愤青如何看待不应只关注于其表面的东西,如暴力语言和行为等。因为不难否定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愤怒"的存在,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愤青"从非理性向理性转化。我国的新世纪"愤青",是真正的发奋向上,还是成为被人唾弃的对象 ? 这是对"愤青"
的考验:如何知耻而后勇;这也是对社会的考验:如何让满腹牢骚的"愤青"成为包容天下、蓬勃向上的"奋青"。
【参考文献】
[1] 余琼 ."愤青"离爱国主义有多远[J]. 理论界,2007.
[2] 梁昕 . 理性与非理性之争-对网络愤青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解读[J]. 当代青年研究,2011.5.
[3] 夏佳佳 . 非理性爱国主义-从"愤青"说起[J]. 学理论,2011.
责编:古斯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