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分析中国出口企业特征形成的内在机理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29 20:43:02

     一、引言新新贸易理论从企业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路径选择、一体化与外包等全球组织生产的抉择中寻找出口和对外投资行为的微观原因,但这里涉及的多是内生于国内市场、并进一步拓展到国际市场,在企业内组织和企业间组织中具有高度所有权、控制权及自主选择能力的企业。一方面他们依托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通过独资、控股、参股等企业内组织形式牢牢掌握着企业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另一方面他们又借助于品牌、协议、分包、许可证等企业间组织形式,将大量的中间品贸易和服务活动频繁地流转于企业内各子公司、分公司以及外包企业网络之间,牢牢掌握着价值链分解权、核心环节控制权并掌控着整个链条。这些规模巨大、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其资本运作、企业和产业的控制范围已大大超越国家边界。以美国为例,2000年在550万家制造业企业中仅有4%的企业选择出口,排名前10位出口企业的出口金额之和占美国出口总额的96%。而2005-2009年中国30万个企业中约1/4的企业选择出口,排名前10位出口企业(其中8个是外资企业)的出口金额之和只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46%。两个国家出口企业如此大的差异,从微观层面能够合理解释发达国家企业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经贸论坛国际化路径选择的新新贸易理论,未必能够解释中国企业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虽然国内学者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低于内销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但这些研究只局限于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较,并将"生产率悖论"形成的原因归结为加工贸易方式。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系统比较中国出口企业特征与新新贸易理论所基于的发达国家出口企业特征差异的文献,更没有给出这种差异形成原因的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素市场扭曲与产品市场分割一直制约着整个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它也是激励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并形成加工贸易主导贸易模式的根本原因。要素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地方政府对要素交易活动过多干预,人为地压低要素价格,导致要素市场价格扭曲。虽然产品市场化改革步伐较快,但各省(地区)之间仍普遍存在着"以邻为壑"的"囚徒困境"式的市场分割现象。在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普遍采取要素市场控制策略。企业将要素市场扭曲产生的低成本因素转化为出口竞争优势。从而,要素市场扭曲激励了中国企业出口,成就了对外贸易增长奇迹。
  在分税制财政体系下,地方保护主义所导致的市场分割,严重阻碍了本土企业通过国内市场实现规模扩张,只能借助于国际贸易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市场分割激励了本土企业出口。因此,现有研究"生产率悖论"的文献,只将加工贸易作为悖论存在的原因,仍然局限在问题的表面。事实上,中国出口企业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末端并形成强路径依赖,并表现出与新新贸易理论所描绘的发达国家出口企业完全不同的特征,其深层次原因仍然根植在中国既定的体制中,是要素市场扭曲与产品市场分割的结果,而以加工贸易出口模式体现。文章的可能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以新新贸易理论所基于的出口企业作为参照系,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特征;第二,从加工贸易出口模式、要素市场扭曲与产品市场分割三个维度,解释了有异于新新贸易理论的中国出口企业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
  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与中国出口企业特征(一)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产生于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一些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比较典型,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
  第一,从事出口的企业比例很少,出口高度集中,少数出口企业创造了一国绝大部分的出口额,而且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占其生产总值的比重很低,其生产的大部分产品用于国内销售。Bernard(1995)对于美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特征的归纳,以及对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绩效的比较,对当时的国际贸易理论形成了挑战,可以认为是新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诱因。Bernard(2007)基于2000年550万个美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发现,仅4%的企业涉足出口,排名前10位出口企业的出口金额之和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6%。基于2002年的美国普查数据,企业的出口额占其生产总额的比值仅14%;通过分析法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发现,只有17.4%的企业出口,它们- 37-经贸论坛《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2期的出口量也只占总产出的21.6%。
  第二,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更高、雇佣的员工更多、产量更大、支付的工资也更高、资本密集度与技术密集程度更高、增长速度更快,即出口企业较非出口企业具有更好的绩效,存在"出口溢价"。使用2002年美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发现,与非出口企业比较,出口企业的雇员数目高97%,生产总值高108%,单位劳动的增加值高11%,生产率高3%,平均工资高6%,资本密集度与技术密集度分别高12%与11%。
  根据以上出口企业特征,Melitz构建了异质性贸易理论模型,在企业异质性和沉没成本两个核心假设的基础上,得出由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企业对未来利润的预期改变,使更多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由于要素市场价格上升或产品市场的加成率下降,市场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的过程体现为自选择效应与再分配效应: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入不敷出、退出行业;生产率居中的企业只从事内销;生产率最高的企业既从事内销又从事出口,而且资源会从生产率低的企业流向生产率高的企业,实现优化配置,但一国企业总数减少。在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下,检验出口企业是否比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以及生产率更高的原因成为实证研究的焦点。Bernad and Jensen  以美国企业的数据为基础,Becker andEgger利用德国企业层面的数据,Roberts and Winston以台湾地区电子企业调查数据,Loecker以斯洛文尼亚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均支持出口企业拥有更高生产率的结论,而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原因,主要认为是自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新新贸易理论所基于的出口企业多是内生于国内市场并进一步扩展到国际市场,在企业内组织和企业间组织中具有高度所有权、控制权及自主选择能力的企业。中国出口企业并不是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在国外市场也不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而是以低廉的价格竞争来获取国外采购商或发包商的订单。外商主导的出口企业特征明显,外商在华企业是全球价值链下跨国公司链条的延伸。因此,中国出口企业与新新贸易理论所基于的出口企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下文将以新新贸易理论所描述的出口企业作为参照系,归纳总结中国出口企业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二)中国出口企业特征为了研究中国出口企业特征,本文使用了2005-2009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我国大陆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在分析前,剔除了如下样本:(1)处于非正常营业状态的企业样本,数据库中将企业的营业状态分为营业、停业、筹建、撤销和其他。(2)重要指标数据为空或者填写错误,比如,本该是数值型变量却出现字符,不可能为负的指标却出现负数,或者数据缺失,这些样本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其真实可靠性也值得怀疑,因此予以删除。(3)出口/销售收入、利润总额/销售收入,这类相对指标大于1的企业,不合乎常理,予以删除。(4)营业时间不足一年的企业,经营还不稳定,或者没有健全的会计制度。(5)雇员小于10人的企业。这些企业总数为28620个,占样本总数的9.81%,经贸论坛剔除后并不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中国出口企业有如下特征:
  1.出口企业多、出口行为不稳定由表 1 可以看到:第一,出口企业数目逐年增加,虽然出口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比例仍然很高。剔除了资料不完整和资料明显错误的企业后,2005-2008年,全部企业样本分别为256920、285615、333596、411405、320778个,其中,出口交货值大于零的企业分别为68132、72394、78672、86890个,占当年企业总样本的比重分别为26.52%、25.35%、23.58%、21.12%、21.19%,即中国接近四分之一企业热衷于出口;第二,在全部出口企业中37.75%的企业没有稳定的出口行为与出口收入,退出与进入出口活动的企业数目较多,这些企业出口的定位不明确,在选择服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上频繁转变,说明很多出口企业并没有稳定的国外客户源,出口的随机性比较大。2009年的出口数据较为异常,这主要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2.出口企业集中度低,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外商主导的出口特征明显表2为2005-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排名前1000名的企业出口情况,可以总结为:第一,出口企业集中度低。出口总额排名前10位的出口企业的出口金额之和,只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46%,前20位出口企业的出口额之和,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12%,与新新贸易理论所描述的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的集中度低;第二,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出口排名前20名的企业,出口额占工业总产值的84.71%,只有15.29%的产品服务于国内市场,有出口企业中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占比,外商企业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4.63%,私营企业占比为 21.73%,港澳台控股企业为 20.11%,国有控股为9.83%,集体控股为3.7%;可见,外商主导的出口特征十分明显,我国出口企业并不完全是内生于国内市场、并进一步拓展到国际市场的企业,而是跨国公司在华的价值链延伸。
  3."出口溢价"不完全成立新新贸易理论所描绘的出口企业,较非出口企业具有更好的绩效与表现,比如生产率更高、规模更大,即存在"出口溢价"。因此,有必要检验中国出口企业是否也存在"出口溢价"。以企业是否出口建立虚拟变量(出口企业取值为1,非出口企业取值为0),并作为解释变量,分别以企业生产率、利润率、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回归。变量的计算方法如下:第一,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采用了Levinsohn 的生产函数估计余值法,以企业中间投入作为不可观测的生产率代理变量,从而避免了由于生产率与投入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而导致的生产函数系数估计偏误;第二,出口虚拟变量。将出口交货值大于0的企业标记为1,否则为0;第三,其他变量。
  利润率用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衡量。资本密集度为固定资产与雇员数目的比值。企业规模为企业销售收入的自然对数。第三,为了使指标更加具有可比性,分行业计算了以上各指标的平均值,将每个企业的上述指标与对应指标的行业平均值的比值,作为最终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因此,系数的估计结果反映的是,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的各项指标高于或低于行业平均值的程度。本文由原创论文网首发,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为回归估计结果,可以发现"出口溢价"并不完全成立。因为:第一,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1.3%-10.9%。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解释变量,出口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回归方程的系数显着为负,这与新新贸易理论所描述的出口企业特征背道而驰;第二,出口企业的利润率、资本密集度更低,同样与新新贸易理论不符。以利润率作为因变量,回 归 方 程 的 系 数 为负,但系数不显着。出口企业的资本密集度 比 非 出 口 企 业 低1%-7.7%;第三,出口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工资更高,企业平均规模更大,这点与新新贸易理论所基于的出口企业特征相符。

责编:古斯琪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