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追求药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将更加引起大家的关注。文章将从药物动力学在中药药剂中的筛选及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来论述。
关键词: 药物; 动力学; 中药
1 药物动力学的概念
中药药物动力学是借助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的性质的一门边缘学科。药物动力学作为一门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药物体内动态变化过程的科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2.1 血管内给药剂型血管内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内,无须机体吸收,直接进入体循环,具有起效快、效应强的优点,临床上应用广泛。静脉给药有推注和滴注两种方式,剂型有注射剂和注射用粉针等。中药注射剂是中药新剂型,有关药动学研究有许多文献报道。徐凯建等对双黄连注射剂与气雾剂人体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剂型虽然不同,但给药后的血清药物浓度曲线基本一致, 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双黄连气雾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剂型,可与注射剂结合使用,甚至直接取代双黄连注射剂,不仅方便患者使用,而且减少其副作用。何心等[2,3]对黄芩苷及其在双黄连粉针中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发现,黄芩苷无论是单体还是粉针,消除极快,生物半衰期均较快。何心等人的工作是对双黄连剂型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为黄芩苷及其制剂的剂型选择提供了一个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参考。
2.3 经皮给药剂型经皮给药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是古老的给药方式之一,既可用于治疗局部病变,也可用于全身疾病治疗。经皮给药剂型可延长作用时间,避免口服给药发生的肝脏首过作用及胃肠灭活,减少胃肠道副作用,而且使用方便。但经皮给药剂型由于皮肤的屏障性能,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治疗全身疾病的剂型筛选上,药动学研究必不可少,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王建明等[11]对苦参总碱贴片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HPLC法,以血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浓度之和计算药动学参数。实验中发现,增大给药面积,可以提高单位时间里的血药水平,因而可通过给药面积来调节血药水平,这具有区别于口服给药的独特优点。
3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发阶段中的应用
在进入临床试验后大约有40%左右的候选化合物由于其药动学方面的原因而功亏一篑[13,14]。因此如何让药代动力学尽早介入到新药的研发过程, 在药物开发的早期即帮助发现药代参数不理想或代谢特征不佳的候选化合物,从而缩短药物开发时间, 降低药物开发成本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针对前面所提及的药物在开发后期由于药动学行为不佳而被淘汰的问题, 目前已有人提出在药物设计的最初过程, 提前对药物的ADME性质和毒性进行预测评估, 遵循"不行即止, 降低成本(failing fast ,but failing cheap)"的原则[13], 以减少药物开发成本[15~18]。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