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病毒的毒力
病毒毒力的定义:
自然界毒物结构与成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重金属离子,二是化学物质,三是生物毒剂。前两类毒物是传统意义上的毒物,其作用是普遍性的,即对所有的细胞生命都有毒,如汞、碘、砷、铅、铊、铜、金、银、铁等等金属离子和苯、酚、强酸、强碱、有机磷等等化合物。金属离子的毒力基础是重金属离子自身的分子量与强离子作用,化学物质的毒力基础是化学物分子的活性基团或化学键。这两种毒力均可破坏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伤害细胞生命活动或终止生命。
生物毒的性能依赖于毒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及其活性基团,病毒的组成仅核酸与保护核酸的蛋白,包膜脂成分是从细胞"借来得",不可能出现超越细胞合成能力的分子类型与形式,因此病毒的毒力只能与这两种物质有关。尚无证据表明除外信息储存功能DNA还有其它生物活性,因此病毒中只有RNA和蛋白这两类物质,具有分子三维结构和活性基团,可作用于对应的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干扰活性,破坏构象,甚至酶切分解底物等作用而发挥毒性。
病毒毒力的机制:
第二,免疫原,病毒蛋白均有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毒力与宿主的免疫病理相关,由于免疫系统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这类毒力只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和细胞外,在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包膜蛋白不可避免地会从内质网膜转移到细胞膜上,成为免疫系统清除感染细胞的靶抗原,因感染细胞免疫溶解而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这种毒力的诱因是病毒的包膜蛋白,毒力强度与免疫系统反应的程度成正比,与感染细胞的数量有关。流感病毒的毒力就是体现在其包膜蛋白的免疫原上,因此每次流感病毒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包膜蛋白N和H的免疫原变异。单纯疱疹、水痘、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乳头状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甲肝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一大类病毒的毒力均表现在病毒蛋白的免疫原上。
由于免疫原毒力取决与特异免疫反应的发生,因此这类病毒性疾病的潜伏期比较稳定,一般在10天左右;而因细胞毒毒力的病毒性疾病潜伏期就不易确定,取决于病毒增殖的程度以及侵犯的细胞数量;兼有两种毒力的病毒性疾病程中有免疫原毒力的参与,往往有个病情加重阶段。长驻病毒群只有免疫原毒力,因此所致疾病的病程较有规律性,而外源病毒群因兼有两种毒力,病情往往要复杂严重些。
影响病毒毒力的因素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