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致热性细胞因子 目前认为,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干扰素(INF)属致热性细胞因子。这4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他们的分子均在17000~3000,正常人难以检测到。其分泌来源及广,且血浆半衰期很短,靶组织包括全身多种组织。细胞因子释放后可在全身体液中检测到,并发挥全身、局部的生物效应。致热细胞因子的中枢作用可能包括直接和间接作用,中枢调停点反过来影响致热细胞因子的释放。
当外源的病原(内毒素或病毒)侵犯机体后,可引起特定方式的致热因子释放,致热细胞因子之间相互调节,最后识别靶细胞受体,尤其是前下丘脑视前叶区的神经细胞,受体介导活化磷脂酶A,并以花生四烯酸为底物激活环氧化酶通路。一些细胞因子能直接使环氧化酶表达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产生前列腺素(PGE)。PGE十分容易弥散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元。研究还发现,外周神经能将外热信号传导至体温调节中枢。相反,机体还存在一种反馈调节机制,控制体温上升。当PGE作用于中枢引起发热时,同时也作用于外周向下调节致热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糖皮质激素也具有抑制致热细胞因子表达和磷脂酶A活性的作用。一些天然产物如精氢酸加压素、α黑素细胞刺激激素能在受体水平竞争抑制发热反应。
细胞因子TNF-α、IL-1可在发病初发挥关键作用,在发热过程中也有作用,巨噬细胞TNF-α表达有使体温至少升高2oC。
二、急性期反应 机体发热时通常有急性期蛋白(APPs)产生。创伤、感染引起的机体主要反应就是发热和APPs合成。APPs不是发热的必要条件,机体可只发热而APPs不升高,也可只APPs升高而不发热。APPs分为两型:也可只APPs升高而不发热。APPs分为两型,Ⅰ型增高,Ⅱ型下降。Ⅰ型APPs包括血浆铜蓝蛋白、肝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淀粉样蛋白A。Ⅱ型APPs种类较少,白蛋白是最主要的,运铁蛋白、甲状腺运输蛋白血浆浓度也有下降。大多数APPs受激素和细胞因子调节(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进行),在肝内合成。其中IL-6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同临床情况下,IL-6水平与APPs水平相关。体内静脉注射IL-6可诱导APPs产生;多发性骨髓瘤、Castleman病、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体内用IL-6单抗可抑制APPs产生;阻断鼠IL-6基因,能大大降低松脂油脓肿诱导鼠APPs、TNFα、IL-1β产生。但IL-6不是唯一重要的促进剂,如对不产生IL-6的小鼠用TNFα、IL-1β刺激,并不增加APPs产生,但用内毒素刺激可使IL-6血浓度增高。因而IL-6对APPs的刺激作用依赖炎症反应的特性。
也有研究表明,TNFα或IL-1β单抗能部分抑制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产生,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是APPs合成的必要物质,而外源性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则抑制APPs的产生。某些条件下,胰岛素、IL-4、IL-1受体拮抗剂(IL-1Ra)、α黑素细胞刺激激素也抑制APPs合成。这种抑制可能是直接或是间接的。如重组IL-4可在人体诱导循环IL-1Ra大量增高,而在体外可抑制IL-6诱导肝细胞产生APPs,拮抗单核细胞产生IL-6、TNFα和IL-1β。IL-10通过间接提高IL-1Ra产生而抑制APPs。
促进剂和抑制剂对各种APPs 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体外,IL-1、TNF增加Ⅰ型APPs ;IL-6促进Ⅱ型APPs,IL-6也协同IL-1和TNF诱导Ⅰ型APPs 。用内毒素刺激人Hep3B细胞,IL-1Ra可抑制CRP和淀粉样蛋白A的产生,对α1蛋白酶抑制剂产生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均无影响。多临床检查测定CRP,但由此推导其他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