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医药学论文:对鼻息肉的再认识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0-18 16:07:00

 

关键词: 鼻息肉病 鼻息肉 复发 治疗
鼻息肉是常见病,长期以来认为其病因是鼻粘膜水肿,一直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手术的效果并不满意。近20年来,由于影像学的进展,鼻内窥镜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鼻息肉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都有了新的认识,但距离完全阐明还有距离。临床研究早就发现有一类鼻息肉比较特殊,其特点是双侧性、多发性和弥漫性,术后息肉复发率相当高。近年来学者们将这类鼻息肉称之为鼻息肉病(nasal polyposis, nasal polyp disease),以区别于一般的鼻息肉。
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的息肉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并无不同,近10多年来的研究证实鼻息肉为局部微环境控制的炎症性肿块[1],其中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等可使炎性细胞增多,并延长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生存周期。嗜酸粒细胞可产生IL-3, 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l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等而使炎性细胞更加增多,并能产生强碱性颗粒蛋白,主要是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和嗜酸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 MBP)等,这些强碱性颗粒蛋白可活化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这也说明应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因为大剂量类固醇药物对嗜酸粒细胞的炎症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肥大细胞又称前炎性细胞,通过免疫性和非免疫性途径产生多种炎性介质,从而加重了炎症反应。变态反应在发病中仅占一定地位,参与发病的尚有其他因素: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感染和感染免疫、鼻息肉上皮细胞的生物电和离子调节特性的改变、细胞内电解质的改变以及鼻腔内空气动力学的改变(鼻腔侧壁和前筛区空气的湍流增加)等,因此学者们都趋向于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