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外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下导航技术及影像处理系统的发展,鼻内镜颅底外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鼻内镜颅底手术的区域已经从前颅底拓展至蝶窦外侧隐窝区域、蝶鞍区域、海绵窦区域、斜坡区域、岩尖区域、后颅窝区域、腹面颅颈联合和齿状突等等区域。许多革命性的新技术应用以及内镜下对解剖结构更精确的辨认,还有近年来外科学切除及重建技术的熟练,都更进一步加快了内镜颅底外科的发展。经由内镜对颅底良性肿瘤病变的处理已经得到了大部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的认可,但就其适应证的范围尚存在争议,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资料来确立内镜颅底外科技术在颅底病变治疗上的地位。
①外伤性如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前颅底异物取出术、视神经减压术等;②炎症性:如颅底脓肿、岩尖及海绵窦周围真菌病,医源性颅底感染灶等;③肿瘤:如垂体瘤、脊索瘤、神经鞘瘤、硬膜外的脑膜瘤和嗅神经母细胞瘤、鞍内颅咽管瘤等以及生长或转移至该区的某些恶性肿瘤。二是从医生自身方面考虑:包括手术者的知识基础、培训经历、外科技巧、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以及助手的配合能力,当然手术设备、围手术期监护水平、科室和学科的文化氛围、辅助科室的专业水平和协同配合状况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
2 鼻内镜颅底局部解剖学研究外科治疗水平的提升是从解剖学的进步开始的,术者个体的成长也遵循这一规律,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改良传统手术,提出新的理念,使可治疗的疾病种类不断丰富。随着人们对内镜颅底外科的理解逐渐加深和不断地积累经验,渐渐认识到这一技术决不仅仅是微创,更重要的是对深部解剖结构的清楚显露而有助于辨认,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对鼻内镜颅底解剖学的关注,预示着未来鼻内镜颅底外科治疗领域的创新,因此熟练掌握颅底局部解剖学标志,对于颅底鼻内镜手术的进行是不可或缺的。
2. 2 蝶窦和海绵窦外侧壁 海绵窦的上方为视神经骨管突起,外侧为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和第2支上颌神经的管突,内侧为颈动脉管突,管突的形态可随蝶窦的气化程度不同而变化, 78%的视神经管厚度不到0. 5 mm, 4%存在骨管缺损。88%的颈内动脉骨管厚度不到0. 5 mm,骨管缺损占8%。眶尖位于蝶窦上、外侧壁交界处最前方,后筛和前床突的气化程度可改变眶尖的位置。去除海绵窦内侧骨壁即可见"C"形的颈内动脉虹吸部,动眼和滑车神经居其下方,展神经居动眼和滑车神经外侧,眼神经位于展神经外侧,眼神经的下方是上颌神经,向下经圆孔出颅。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