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今天,我穿着工作服来是故意的。因为我今天晚上来,并不觉得我是来跟各位做一个很愉快的见面就算了,我觉得我是来工作的。回到台湾以后,很多场合的说话我不敢自称为"演讲",很多场合的说话往往都是我不太喜欢讲的话题,例如怎么看爱情啦、看感情啦、看人生啦,这都不是我爱讲的话。可是为什么这一次那么欢喜地回到"耕莘"来呢?因为今天晚上的话题是谈我的写作经验。
我知道在座的很多都是写作班的朋友,因为我从来没有到过写作班上课,不知各位在写作方面从不同老师那里得到过什么心得。但是今天晚上,我要把我这一生对于文章的体验,在这两小时之内全部教给各位,毫不保留。我这个稿子也写得很久,我的父亲曾经问我说:"你写这稿子把它全部讲出来了,那么你的秘密全部都没了,你有没有留一手?"我说:"完全不留。"爸爸说:"你不留的话,那全部被人家学去了怎么办?"我说:"学得去的是技巧,学不去的是那个心。"怕什么呢?全部讲出来大方一点嘛!对不对?
首先要讲的一点,就是,我知道很多很多的人,不一定是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很喜欢把自己一生的故事写出来。很多的人都跟我说:"三毛,我们其实也很喜欢投稿,可是呢,一个故事明明在心里觉得很好,开始写的时候就觉得这支笔重得不得了,无从下笔。"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有很多很多属于个人的、感人的故事,藏在个人的心里,可是写出去为什么老是被退稿呢?这个滋味不好受对不对?那么甚至于不退、石沉大海的,也有。我们现在开始要说:文学的起源就是"故事"。它当然会有很多的分类,但是只要是白纸黑字印出来的文字就叫做"故事"。包括讣闻也好,告诉你某人父亲死了;包括结婚喜帖也好,某人跟某人要给他女儿和儿子办婚事。任何一个字体的背后,只要应用了它,就产生了故事的效果。
例如我们看报的时候,所有的新闻都是故事,包括小广告也是。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张爱玲最爱看小广告?我也是一个,还有一位是叶公超先生。各位也许把文学分得非常地细,就说诗就是诗、散文就是散文、小说就是小说。如果是这种分法就会变成一种很狭窄的观念。又或者说"我要走上散文这条路",如果你一开始就走得那么狭窄,那么这条路就很难走。所以刚才说的第一点就是:任何文章、任何文字的组合都是"故事"。
当我们说"回家的时候,某人跟爸爸拿了一双拖鞋",如果只想这个动作的话,它没有含义。但是一想这个动作,一句话出来,一个字出来的时候,它全部可以落实到文学里面去。中国最了不起的一本"故事书"--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好好的散文,好漂亮的传记文学。
既然笔一落下来就变成故事,这故事里面当然包括文学啦!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对待还没有写出来的文章?我的看法是:当我们要写一篇好文章之前,必须要培养一项能力--"观察"。还不动笔的时候就开始观察。像我刚才说到小广告的时候,我看到各位没有反应,我就对各位做了一个观察--这批在座的年轻孩子是不是还没有敏锐到这个地步?所以说我现在再讲这些,再看没有太多反应的时候,我就会改着讲了。在提笔之前,先观察某个人的每一样细节。例如说那个流浪汉走路的姿势、他穿的衬衫的颜色、风吹他的头发、他的背景是什么样的楼房?楼房是点着灯光的还是没点灯光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来衬托这一个流浪汉的出现。观察的时候全部都要面面俱到,这样对一个人的观察就不只是一个流浪汉,一个女人,一个小孩,一个卖菜的太太。这是人物刻画的第一步。如果我们的观察敏锐而细微,这个故事的骨架就已经慢慢出来了。人物的刻画还要观察这个人物不说话的时候。例如一个卖"爱国奖券"的老先生,他没有跟你交谈,你要把他写进文章里的时候,就把他的周围全部都写出来--车水马龙啦、人潮啦,然后这个寂寞的"卖爱国奖券"的老头子,一个人在街角歇着休息。这样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对话。所以我们必须先带着文学的眼光去对待心里的故事,把四周的气氛全部烘托出来之后,才把这一个故事想一种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第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寓言",这也是第三点。什么叫"寓言"呢?既然任何东西都是故事,包括新诗"我达达的马蹄,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太会背,但郑愁予在这里面也有故事对不对?--我有个情妇住在那青石板的街什么城里,我什么都不给她,只给她一个高高的天窗和一盆什么花。郑愁予的诗里面都是故事。
我们相信任何一个人在讲故事之前,第一个找的听众就是自己。起码我是这样,我相信郑愁予也是这样、林怀民也是这样的。据说李泰祥作曲的时候,也是先在自己的脑子里反复唱给自己听。最可怕的一种写作者是还没有开始观察就编排故事:"好,今天我要写作了!"然后坐下来面对一堆稿纸,开始啃铅笔、啃钢笔说:"我要写什么?"其实在那个时候不必坐下来。去扫地、洗衣、煮饭、散步、上班,甚至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这个脑子里就在想:"那个晚上那个流浪汉在码头上碰到我,他怎么样过来,穿什么衣服,那个什么样……"就讲这个故事给自己听。第一个故事的架构者、第一个故事的听众都是自己,在自己的脑海里反复把这个故事用这种那种方式排演。比如这个先跳出来的也许是一个红衣服的女人,你给她跳了一段,出来一个绿衣服的,你觉得这可以,那么可不可以两个一红一绿一起出来?也可以。那么如果两个人交叉出来可不可以?也可以。或者两个都不出来,出来个老头子可不可以?也可以。当我们要写一篇散文、一篇小说或一个故事的时候,要把自己当成最好的听众,在脑子的舞台上不断地编排它,一次次地排演到觉得有一点东西出来了,然后去抓个对你很有耐心的人说:
"你今天晚上有没有时间,我请你喝一杯茶。"
"做什么?"
"我要请你听我讲一个故事。"
"哦,你讲故事我不要来听。"
"不行不行,这个故事讲得很难听,请你一定要耐心听一听。"
你请他一杯茶,如果他爱喝酒给他一小瓶酒,给他一包烟,拜托他坐下来。接着就把脑子里已经安排过的故事慢慢地讲给他听,讲的时候也许你的笔比你的手好,但是尽量讲得细腻,不能只讲到那个人,要讲到他的背景那个天空、风吹过来的样子、他是什么样的眼神。第二个人出场的时候,第一个人站在哪里?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如果对方听了五分钟就说:"后来呢?后来呢?你快点嘛!那后来呢?"你的作品就失败了。我妈妈跟我讲话会一直讲那个人怎么样、怎么样,形容很多,但她不会讲故事,没法把过程讲得很好听,所以我就一直要求她把结尾讲出来。
"这个人后来怎么样?"
"他死了,好了,结束了。"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