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也更加充满人文关怀。新课标的实施无疑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敲响了警钟。我们知道,作文是综合考查语文能力的试金石,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那么,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新课标下,该如何积极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在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重讲轻练,企图强制"填饱"学生,结果有的同学得了"厌食症",也就没办法吃好了。在语文教改呼声日高的今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教材,以名家名作为典范,使"教-写-读"形成一个有机系统,授之以"渔"、以教带写、以写促读、以读补教,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授课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指导学生"每课一得":新颖的开头,巧妙的过渡,含蓄的结尾;或扩充缩小,或续写"添足",或同题竞赛,或象征写意,或反衬烘托,……,不一而足,而力求有所得。具体而言,如学过白居易的《卖炭翁》可引导学生加入适当的环境、心理及细节描写,扩写成一篇感人的记叙文;而学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则引导学生写故事梗概,或续写游行后情况;学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不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母亲的可敬可爱、奏一曲母爱的赞歌--《我的母亲》。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精心用好这个例子,选好范例与学生作文训练的最佳切入点,敲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畅所欲"写"。
二、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
有了"每课一得"的点滴片断训练,再从整体上给予方法点拨,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两种训练方法:
1.从"小"入手,"大"题"小"做
"以小见大"是我们初中语文课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比如《老山界》、《枣核》和《白杨礼赞》等,但大多学生写作时却缺乏这种意识。如果给定一个题目《童年》,有的同学无话可说,有的同学泛泛而谈……我们可以这样给予指导:有首歌《童年》,歌中唱道(可以随机唱上一段):"池塘边的榕树上还有那知了叫着夏天……"这首歌,当年曾经风靡一时,今天听起还是一样亲切,为什么呢?歌中的内容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捕知了,捉蜻蜓,忘记作业,……,这些小东西,小事情,不正是大家今天还念念不忘的童年?词作者并没有空喊"童年"多么好,但以"小事"写出了我们"大家"的童年,创作出一首美丽动听的歌。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自己的童年,你读过张洁的《挖荠菜》,她的童年怎样?这是为什么?现在孩子的童年又如何?这又为什么呢?童年是幸福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你尽量具体生动地把这些小秘密写下来,告诉我们大家吧。同学们,作文能够以小见大则"言之有物",立意自然也高。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