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然而现在的学生普遍对作文写作存在畏惧心理,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为此都很伤神:尽管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作文教学仍是进行得举步维艰。如何摆脱这一桎梏,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为存有同样疑惑的教学者带来了福音。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先进技术早已经运用到我们纷繁芜杂的语文课堂实践中,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已取得卓著的成效。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也进行地如火如荼,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手段使得写作教学越走越好?于此我发表几点个人粗浅的体会,源于让作文教学越走越好是我们教育者共同的心愿。
一、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沃土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他的文艺论文《文学的趣味》中提出,欣赏文学的首要条件是"知",如若不知,便没有了趣味,趣味没有,便谈不上真正的欣赏文学。这里我也想引用过来,在学生的写作中,"知"也是前提、基础和首要条件。认知的不周全,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写作能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认知能力,主要指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在的学生普遍社会阅历少,他们成天生活在父母或学校为他们构筑的爱的港湾中,阅人览世的历练还远远不够。这方面体现在作文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思维定势。比如我曾经布置两个班的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结果绝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自己生病母亲背自己上医院的事情。母爱是古往今来最亘古绵长的大爱,只要有母亲的谁都能体会到,可是如今们确被他们同化在一个事件中了。因此,想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维,光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经过多次实践,我觉得这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很好途径。多媒体教学集图片、音频、视频等于一体,可以很好地为教学创设情境。传统教学中,教师手执一支粉笔在课堂上"指点江山",想要情景再现时往往让学生闭上眼睛天马行空驰骋想象。可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想象力终究不是每个人都很丰富,很多人的想象变成了瞎想,教学效果也就取不到预期的成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即使再难的场景也可以重现。学生有了直观的形象冲击,这时候再反过来激起他们的想象欲望,有效的锻炼了思维能力。
这学期开学伊始,我便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我爱我的祖国",学生一听直呼不会写。爱国之情人人都有,可是诉诸笔端却无从着手。我启示他们从身边小事着手,然而收效甚微。无奈之下搬来了由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学生在多媒体的引领下体会到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信念,更是一种行动。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理解"爱",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爱"与"爱国"。有了这样的启发,同学们思维拓展开来,文思如泉涌,有几位学生还主动给征文活动投了稿。
二、网络让经典更精彩
"声讯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这些阅读使我们获得的是感官上的轻松、表层上的享乐,而不可能进入大脑,深沉于心。有许多人已经看到了,流行阅读只能使人们获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徐鲁《声讯时代为什么要重读经典》,这段话于我心有戚戚焉。在如今任何东西都能速成的年代,文化也成了快餐式的,显而易见人们从中汲取的精神养料远远不如那些经典文学大餐。我非常赞成我们所有人都重拾经典,让灵魂接受那些经过成千上百年历练的经典文化的洗礼。
美国教育部门曾为高中生列出二十几部必读经典书目,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柏拉图的《理想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并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中称:"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这是朱自清1942年初的见解。并且他也列了一些中国文学经典目录,如《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四书》、《战国策》、《史记》等。美国的教育部把经典文学纳入了高中教学,可是中国没有,以上例举的经典作品恍如隔世的沙砾独自孤独着。现在的学生大都不知也不愿意去接触这些经典,甚至只要看到文言文就讨厌。他们的作文里充斥着大量网络流行语言,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他们正在离经典越来越远。如何让学生有兴趣重拾并重读这些由大师们披沙沥金才圈定的国学经典,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