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各种感觉器官,增强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逐渐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开拓者。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巧设悬念,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采取如下设计:
△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某单位图纸工程员不慎把墨汁染在上面,只留下一条边BC和∠B,你能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吗?
同学们听到问题后都跃跃欲试,积极进行探索,提出多种猜想,并自觉验证,最终获得了"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全部内容。这样的设计,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紧张有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直观演示,激发兴趣,培养探索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是一座桥梁,它是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联系,直观演示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亲身体验,从想象到发现。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给出验证,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可要求学生每人课前在硬纸上画一个三角形,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表示出来,再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来。
(1)把三个不同颜色的角拼在一起,出现一个什么角?
(2)用什么方法说明"三个角之和等于180°"。
经过合作讨论,同学们能找出许多种说明结论的方法,同时也感受到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课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造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1. 利用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类比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一些数学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做类比,创设问题的情境,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掌握。
如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概念可以从汽车在行驶时速度一定(或路程一定)路程与时间(或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讨论中得到启发;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坐标概念的引入可以通过进教室找座位等方法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又比如多项式的乘法公式可以结合窗户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比较等生活事例给予几何解释。
2. 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简单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群体的参与程度,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品质,从而在实践中进行数学思维方法渗透,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与应用。
如搭火柴棒游戏可以使学生体会(下转42页)(上接40页)到代数式是用来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猜数游戏,日历上的数学实验室实际上蕴涵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概率的统计部分则是结合了学科自身的特点,让学生在众多的数学实践中寻找和感受隐藏在随机现象背后的数学上规律性的东西。
四、巧变问题,激发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为了使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创新,可以适当改变一些常规问题,或改条件或改结论,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究条件,促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去创新。
五、面向全体,激发兴趣,挖掘数学潜能
"从学有所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这类作业,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创新设计,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能力,不同能力的同学编出不同的题目,这样能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价值,也能使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独立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并指导他们看一些课外书,发展他们的能力、挖掘数学潜能。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持久和巩固,唯有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去钻研和探索,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