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与多元文化互动,将有助于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找到一条"通向文化整合的道路",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赢得应有的尊严,为其共同繁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并开拓出一片肥沃的土壤。
关键词:文化;文化社会学;多元文化互动;文化整合;和谐社会
一、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文化社会学是综合运用了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以及文化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作用的一门新学科。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特殊产物,而且还是人类用以提升自身生存能力、营造良好生存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与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其特征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与自然现象不同,文化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所以,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当然,在文化社会学中,说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还包括四个十分特殊的涵义:其一,文化是人类为了提升自身生存能力、营造良好生存环境、改善生活质量而创造出来的,人类社会不存在了,文化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存在价值。其二,文化具有特定的社会涵义,这种涵义往往需要特定的人才能解读。例如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就不能理解中国古代儒家"道"的涵义。没有印度佛教文化背景的人,就不能理解印度佛教"梵"的涵义。其三,文化交流障碍、文化冲突以及文化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在人的社会互动中出现的,这些障碍、冲突和问题都必须通过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其四,文化不是一种生命自发现象,它的生命力是由人赋予的,它的积累、传播、继承和发展都是由人来完成的。离开了人和社会,文化将不可能生存发展,其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2.文化是社会群体或民族分野的标志。作为社会群体或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或民族的特有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是我们在社会属性上区分不同社会群体或民族的最为重要的依据。所谓文化具有超个人性,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只有通过群体的社会互动才能实现,文化冲突的发生从根本上看则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的激化,文化冲突的解决往往也意味着不同社会群体在相互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实现了和平共处。
3.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与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与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不仅因为文化反映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水平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因为文化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或民族的特有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而不同社会群体或民族的特有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又决定了不同的生存方式并进而影响到其生存状态。例如同样是从事农业生产,古代与今天人类的社会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就有天壤之别。又如同样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美国人则讲究竞争;中国人注重家庭、家族等血缘关系,美国人则注重职业方面的非血缘关系;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并看重集体荣誉,美国人则强调个性自由并看重个人成就。显然,不同的文化才是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当然,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还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社会能否和谐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文化差异导致的是文化冲突与群体矛盾的激化,那么人类社会生存状态必将趋于恶化。反之,如果文化差异导致的是文化的良性互动,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善与和谐社会则有望能够早日实现。
二、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多元文化互动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属于不同的群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往往不同,加上自然环境、物质要素、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人类文化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同的类型和个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元文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社会从来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所谓多元文化互动,指的就是不同类型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与相互推动。多元文化互动既包含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以及冲突的发生在客观上是不可避免的,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
如何正确地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以及冲突的发生,这对文化的变迁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实,多元文化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广泛使用的,它与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其最显着的特征就是种族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性,而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又是种族主义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了打破种族主义在思维方式与话语方面的垄断,多元文化主义要求承认文化的多元性,认为各种文化形态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活动的空间,主张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与相互尊重。所以,多元文化主义也被人们看成是对种族主义文化霸权的反抗和挑战。
毫无疑问,不论是在哪一个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都必然会导致多元文化的互动。值得指出的是,多元文化的互动有三种状态:一是良性互动或者叫和谐互动,指的是不同文化之间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二是中性互动,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既有不少令人满意的地方,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三是恶性互动,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敌意、对抗和冲突,还包括全盘拒绝、全盘吸纳、全盘同化等不利于人类各种不同类型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倾向。换句话说,多元文化的互动虽然是必然的,但互动的方向和结果不是必然的。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多元文化互动的规律,努力为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造有利条件,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三、对多元文化互动历史发展的文化社会学思考1.对人类社会早期多元文化互动的文化社会学思考。从目前有记载的史料来看,早在公元前2000到3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在文学、宗教、建筑、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与当时两河流域频繁的对外贸易有着密切关系。频繁的贸易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也开拓了人们的文化视野,使人们对不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因此对文化生活产生了更高的需求,旧文化也就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脱胎换骨,新文化则应运而生。
在中国,"丝绸之路"既是中国早期对外贸易的重要渠道,也是多元文化互动的典范。仅就中原经由北方的古"丝绸之路"而言,由此通过贸易而流传至西亚及欧洲的有中国的丝绸、漆器、瓷器、造纸法、印刷术、火药和冶铁、水利灌溉技术等。而西方的音乐歌舞、天文历法、宗教文化等也经由此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可见,这条国际商旅大道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经济贸易范围。在这条国际商旅大道通过的地区,不仅出现了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而且诞生并传播着至今仍影响着亿万人思想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孕育了多姿多彩至今仍令人惊叹不已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是多元文化互动的结果。据考证,我国西域民族音乐文化的经典代表十二木卡姆,其源头是阿尔泰人和雅利安人等游牧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伊斯兰音乐文化的滋养下,成熟于西域维吾尔等民族农耕文化的氛围中,然后又对中原音乐戏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包括唐宋大曲,甚至金元戏曲音乐。如果没有"丝绸之路",我们很难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十二木卡姆可以从阿尔泰人和雅利安人等游牧民族的音乐文化和伊斯兰音乐文化中走出来,然后又在西域维吾尔等民族农耕文化的氛围中找到适合于它生长的新土壤,并在中原发现其传播的又一个广阔舞台。
与早期人类社会的贸易相比,早期人类社会宗教传播所引起的多元文化互动似乎更为深刻,其带来的文化变迁也更为直接。这也许是因为宗教的本身就是文化,可以直接介入多元文化的互动,它的传播与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文化互动的形式。而贸易的本身则是一种经济活动,虽然能引起多元文化的互动,但由于其主要功能不在文化方面,它对多元文化互动的作用相对来说要间接些。
在早期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互动的其他渠道中,战争的作用十分特殊。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战争虽然具有破坏性,但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多元文化的互动,对文化的发展既有消极的意义,也有积极的意义,关键是看先进文化有没有得到继续的弘扬,或者是在战争中被落后文化所毁灭。例如波斯帝国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后,由于对征服地区采取宽容的政策,尤其是对待不同的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取长补短、综合创新,并及时进行了一些有利于当地的改革,因此在客观上是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多元文化互动的,其积极意义要远超过消极意义,波斯帝国创造出来的灿烂文明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而"蛮族"日耳曼人打败罗马帝国后,由于对先进的经济、文化采取"一概排斥"、"付之一炬"的态度,这就使得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生产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多元文化的相互促进因此也受到抑制。
此外,游学、书籍流传、旅游、外交活动等也对人类社会早期多元文化的互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只不过这些活动规模不大,其影响也就相对要小一些。
应该指出的是,从今天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尽管人类社会早期多元文化互动的渠道有很多,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多元文化互动及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一般都不很受人们重视,而且其互动的形态也比较简单,甚至只不过是人们在从事某种其他活动时不经意间引发的。人们对多元文化互动只有十分朴素的认识,无法理解不同文化相互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引起的文化交流障碍,还有不同文化之间的敌意、对抗和冲突。因此,人类社会早期多元文化互动在很多时候也就处于一种难以控制的无序状态,除非通过外在的强权力量予以强行干预,而一旦要这么做,其结果则又难免对某种文化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当然,由于科学技术手段的落后,早期人类社会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受到了很多限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障碍也比较多,效率比较低,例如张骞出使西域,前后13年,历经千辛万苦,同行者原来100余人,回来只有2人。唐玄奘赴天竺取经,历时19年才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所以,在今天看来,早期人类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互动的范围不够广,程度也不够深,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2.对文化霸权和文化霸权主义的文化社会学思考。在早期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互动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常常出现不对等的现象,例如在伊斯兰教诞生以前,阿拉伯人和他们邻国的接触就是以不平等的文化交流为标志的[1]164,而欧洲与别的文化的最早接触也是通过征服进行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崛起取得了对希腊的霸权,接着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大军东侵,征服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等一大片地区,亚历山大在他征服的地区建立了统治,进行殖民,大量的希腊人、马其顿人、伊朗人就在这个时期迁移到了中亚,并在当地定居,与当地居民通婚。他们带来了希腊的文化和习惯,特别是希腊的艺术。亚历山大死后,他所建立的庞大帝国虽然分裂,但他的后继者继续推行希腊化政策,建立希腊人定居的村庄和城镇,并在这些新建的城镇中,建造希腊神庙,其希腊化统治措施对东伊朗、中亚西部以及印度西北部地区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文化霸权现象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特有产物。当然,从现有史料来看,在早期人类社会多元文化的互动中并没有文化霸权与文化霸权主义概念的出现。文化霸权主义真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20世纪以后的事。20世纪20年代后,非洲大陆的民族主义兴起,一批非洲本土知识分子在反对西方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提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的文化殖民,以维护非洲本土文化在多元文化互动中的尊严。这里,文化殖民实际上指的就是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和文化霸权主义是在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互动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只不过早期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互动中出现的文化霸权现象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文化霸权主义有着三点重要区别:其一,早期的殖民主义主要是武力殖民而不是文化殖民,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征服通常需要借助于军事武力和残酷的镇压来进行。其二,早期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化霸权只是时而出现的现象,并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和一种国际常见的文化交往模式,所以也还不能称之为文化霸权主义。
其三,早期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互动中出现的文化霸权现象一般都是赤裸裸的而不是以伪装的形式出现的。而今天的文化霸权或文化霸权主义,则往往对外打着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科研合作与经济援助等旗号,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实际上则是将军事侵略改为文化侵略,其目的就是解构、摧毁其他主权国家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以便对其实施更好的控制;对内则体现为对其他非主流文化的歧视或挤压。
现代社会的文化霸权和文化霸权主义,表面上是以友好的姿态加入到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互动中,实际上则是通过对话与互动加强自己的话语垄断权,实现自己对其他文化的控制。这对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是不利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最终都只能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矛盾的激化和敌意的增加。这种文化霸权和文化霸权主义之所以在20世纪以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因为人们对其本质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一旦人们对其本质有了足够深刻的认识,这种文化霸权和文化霸权主义就必将受到强烈的抵制,今天非洲以及其他许多地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浪潮的迭起,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运动的兴起都是典型例子。文化霸权主义的存在对多元文化互动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文化霸权主义阴影的笼罩下,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互动有两个显着特征:一是不对等的互动或对话以及多样性文化生态平衡的破坏,其中一方所扮演的角色像是师长、救世主,地位尊贵,而另一方则扮演学生或被救者的角色,只能是对话的受话方,要听从师长的教训,对师长永怀感恩之心。二是弱势文化处于被消解与被改造的境地而奋起反抗,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日趋激烈。正如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萨义德(Edward W. Sa)在《东方学》一书中所指出的,东方学家把自己看成"是将东方从他所认定的默默无闻、孤离隔绝和奇特怪异之中解救出来的英雄","将东方带进了现代化之中",把东方人从黑暗中拯救出来。这里,萨义德所说的东方学家指的就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者。文化霸权主义通过消解与改造异端文化扼杀了其他文化"话语",使其在文化的国际舞台上没有了自己的声音,不仅导致多样性文化生态平衡的破坏,恶化了各种不同文化的生存条件,而且还导致弱势民族淡化对自身历史传统和归属身份的信仰和忠诚,使弱势文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而陷入一种绝望自卑的心理困境,以致出现信仰背离和失语症状。另外,从政治文化层面上看,文化霸权主义对其他文化"话语"
的扼杀还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丧失对自己社会制度、发展方向的自主权,不得不用西方国家的价值标准来评价自身的合理性和"进步性",以迎合西方世界的认同和欣赏,妨碍了自身主体的实现而走向边缘化,造成自身文化前进方向的迷失和衡量标准的错位。所以,文化霸权主义的扩张必然会激起其他文化的反抗,造成民族主义情绪的上扬和膨胀,如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土耳其运动等,不同文化之间的敌意将会进一步加深,冲突和对抗将日趋激烈并引发国际社会的严重不安。
四、对21世纪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互动的文化社会学思考人类跨入21世纪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由于多元文化不可化约的差异以及不同主体对自身利益诉求日益强烈,不同文化的对立和冲突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日趋显现化,与此同时,文化形态的多元分立以及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也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多种价值尺度,很难形成对一定文化的归宿感而陷入价值选择迷茫的困境,处于信仰失重的状态,于是只好专注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和感性的享受,淡化了理想追求、民族认同和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看,21世纪的多元文化全球性互动在开阔人们的文化视野、为人类各种文化的相互沟通与共同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人们原有的信仰体系、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导致社会成员思想信仰的多元化和不稳定性,增加了人们的归属认同、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选择的多维复杂性与难度,也增加了人们在全球化趋势中的无根基感和内心困惑。此外,在多元文化全球性互动时代,文化霸权主义也并没有因为人们已经对它有所认识而退出历史舞台。在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尤其是在媒体领域,西方仍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先进发达的科技力量和媒体体系,把持着"话语"的垄断权,冲破民族国家与主权概念,传播他们的社会制度、文化思想、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控制。
毫无疑问,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多元文化需要进行重新整合。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建立一些新的机制,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能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专家研究报告:多种文化的星球》在谈到通向文化整合的道路时所指出的:"人类需要多样性,而且需要统一性",但"统一性完全不同于一致性,它不是基于消除各种差别,而是基于使这种差别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整合。自然界证明了这种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没有整合就不可能有最深远意义上的生长、进化和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元文化的重新整合并不是重弹文化霸权主义的老调,抹杀文化的多样性特色而代之以大一统的文化形态,而是通过扬弃不同文化形态的独断性质和排他性质,在保留文化多样性特色的前提下寻找到多元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和谐发展的新契合点,以增强多元文化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另外,多元文化的重新整合也并不是各种文化表面上的和平共处与机械的静态组合,而应着眼于建立起一种动态平衡机制,使人类文化在实现其现实具体的文化目标的创造性活动中能不断超越自身。换言之,多元文化的重新整合应该成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动态有机整合。为了实现这种动态有机整合,近10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致力于构建多边平等对话与合作机制,如包括高层峰会、高级论坛、学术会议、博览会等在内的各种活动,其对话与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面临的全球性共同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在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互动中受到关注,而文化霸权主义则普遍受到抵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多元文化互动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多边平等对话与合作机制将不断完善,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也必将能够找到一条重新整合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欧文·拉兹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专家研究报告:多种文化的星球[M].戴侃,辛未,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 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157-158.
责编:古斯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