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近年来,中韩经济合作迅速扩大。文章从中韩合作的先天优势出发,运用贝克尔的消费资本原理分析了中韩合作的理论依据,并主要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展望了两国的合作前景。
【关键词】中韩合作;理论依据;前景
近年来,中国市场上"韩流"涌动。电影院里,韩国影片场场爆满;电视频道,韩剧轮番上映;电器商城,三星手机、LG空调天天热销。还有图书出版、动漫、化妆品、服饰等行业,韩味也是越来越足,就连女士们去趟理发店,理发师也不忘着力推荐韩式烫发。与此同时,韩国市场"汉风"盛行。据韩国商人估计,在釜山东大门和南大门两个大市场里,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至少占了70%,那里的日用杂货和文具,甚至商店里商品的摆放形式都与中国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差不多。可以说,不论是"韩流"还是"汉风",都是中韩两国交往日益频繁的表现。
一、中韩合作有先天优势
中韩两国地域接近,交往历史悠久,文化相互兼容,同以儒家文化为背景,两国人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念,这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使彼此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这构成了中韩合作的先天优势。随着"韩流"与"汉风"的互相融合,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的交融,同时也使彼此对对方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两国市场上呈现出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二、中韩合作有理论依据
韩企在华本土化战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以用贝克尔的消费资本原理来解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Stigler)和贝克尔(Becker)1977年在他们的论文《偏好是无可争辩的》一文中指出,从某商品消费中产生的边际效用依赖于消费者已经消费的总量及其欣赏该商品的能力,而欣赏该商品的能力又是以往该商品消费的一个函数。在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资本"会增加,已经建立起来的消费资本越多,消费者的"消费资本"(consumption capital)增长也就越容易。换句话说,消费资本的投入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益会随着时间增长。因此,相关的效用函数也就是包含了所消费的商品以及作为自变量的消费资本的函数。假定这个函数不变,那么,在价格及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资本的积累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该商品实际需求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上了瘾,欣赏能力越来越高,虽然他们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的购买行为却可能增加。1996年,贝克尔又进一步阐明了他有关消费资本的概念。他把主要从个人的消费积累和其他相关的个人经验中得来的个人消费资本与社会消费资本区别开来。社会资本体现了他人对个人效用的影响,即同龄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影响。这说明社会群体的偏好存在着一种趋同性,同龄人之间的兴趣、爱好会互相感染。流行的形式广为接受,而那些不为人们熟悉的形式随着时间的变化依然不为人们所熟悉。
把这一原理运用到国际贸易中来,就会清楚地看到来自国外的陌生的商品,最起码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会遇到"偏好折扣",此时,人们还没有像对待本国商品那样建立起对外国商品的个人消费资本,由于大家都不了解这种来自国外的商品,社会的消费资本也有待于发展、培育。把语言、地理等因素考虑进来,各种文化之间越接近,相关消费资本上的差距也就越小,因此贸易也就越大。文化亲近是地理距离、共同语言及以往贸易历史等因素的一个综合函数。不同国家之间对外国商品的消费资本的积累是极不平衡的,不对称的。然而,对外国商品的消费资本一旦建立起来,外国商品的疏异感和异域色彩就会越来越淡。最终,这种外国商品消费资本积累的效果得到强化,就会在本国越来越有市场。中韩两国商品在对方市场消费资本的积累得益于两国的先天优势,由于中韩文化的兼容性强,"韩流汉风"正从两国文化领域迅速向其他各个领域扩散,中国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韩国语专业,2001年在韩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超过3200名,比上年增长一倍。汉语则已成为韩国众多高等学府的热门专业,并被普遍选作第二外语,在华留学的韩国学生达22100多名,居各国赴华留学生之首。反映到外贸实践,由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来看:1992年中韩建交时,两国的贸易额只有63.8亿美元;2002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440.7亿美元;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9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到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超过千亿美元。其中,中国自韩国进口768.2亿美元,增长23.4%,高于进口总体增速5.8个百分点,韩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比上年跃升了3位。中国则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在我国合资合作及独资的韩国企业已超过3万家。中韩两国自建交时分散的小规模贸易逐渐发展成集群式的大规模贸易,双边贸易额每年都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这说明,根据消费资本原理,中韩两国既有合作优势又有合作前景。 三、中韩合作前景展望
中韩合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出于比较优势,两国建交初期,韩国主要向中国出口轻纺产品和日用必需品,中国则主要向韩国出口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