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我国贸易增长主要是数量扩张型增长,出口商品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偏低。加入WTO迫使我国转换原先不合理的对外贸易的战略,还要调整现有的外贸结构。本文结合我国贸易中存在的实际 问题 ,提出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转换措施和贸易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转换与调整的必要性
(一)外汇储备高,进出口结构失衡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 目前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位。以我国1997年和2005年外汇储备数据为例,根据 中国 统计年鉴2005数据记载,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为1398.90亿美元,外汇储备在9年期间持续高增长,截至2005年底,外汇储备量大约为1997年的6倍。
庞大的外汇储备,表明我国 经济 地位的提高,抵御国际 金融 风险实力的增强。但同时还必须看到,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外汇储备过多,不仅会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造成宝贵外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还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给国民经济 发展 带来一定的负面 影响 。因此,必须适度调整外汇储备规模。
近几年,我国外贸快速增长,贸易顺差连创新高,已经成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年我国外贸顺差为167.0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外贸顺差高达1019亿美元,约为1995年外贸顺差的6.1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5年贸易与发展报告》,2000~2004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6%左右。巨额贸易顺差的负面影响逐步显露了出来,如贸易摩擦增多,进口资源依存度提高,贸易条件恶化等。其背后隐含的是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数量扩张型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的外在表现,反映在国内经济运行与对外经济运行的关系上,是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调整进出口结构,改变结构失衡的现状,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高顺差,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非常必要的。
(二)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目前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
二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记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0~2004年分别是1.13,1.14,1.30,1.39,1.40。可见,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额有逐年上升趋势。
(三)经济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
中国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出口低技术附加值产品换取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的粗放性严重,其增长主要依赖价格和数量推动,产品的加工程度低,附加价值小。以纺织品、服装为例,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货物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出口金额却排在世界第四、五位。近年来我国每年出口服装件数达50亿件套左右,但平均出口服装的价格不到法国出口服装的1/10。
出口的大部分产品 科技 含量较低,收入需求弹性小,出口规模难以扩大。再加上产品附加值低,以致抗汇率风险能力差,易受国际经济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我国外贸保持适度增长,还有利于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现我国外贸出口向集约、高效的转变。
二、转换与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一)保持经济的内外平衡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既有内部平衡目标,也有外部平衡目标。内部平衡目标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外部平衡目标可分解为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其中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还可进一步分解为贸易收支平衡和资本流动稳定。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越来越高,外部平衡在政策目标中的地位也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国际收支差额很大,国内经济的平衡就可能受到不利影响: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过大的国际收支逆差则可能造成国内经济衰退。此外,随着一国经济开放的增大,汇率水平变动的其他经济效应如财富效应、收入分配效应、投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资本流动效应、货币效应等都会得到强化,这使得汇率变动将对宏观经济产生全局性的复杂影响。这时,宏观调控就不仅需要关注经济的内部平衡,也要同时注重经济的外部平衡,因此,内外平衡的协调成为宏观政策当局的最终政策目标。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