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提 要]本文论述18世纪全球商业扩张 时代 南海贸易格局所发生的变化.广州"独口通商"的由来和广州贸易的特点。着重探讨广州华商资本的 发展 及其卷入世界市场的情况。指出以十三行商人为代表的豪商.已同其印度、荚国商人伙伴一样,成为国际性的商人。广州华南的商业 网络 不仅越过传统的南海水域伸展到欧、荚各地,而且与国际的贸易网络相交织,甚至已经直接投资于欧、荚各地。
[关键词]海洋时代 商业扩张时代 南海贸易圈 广州
由于15世纪末,新大陆的发现和东方航线的开通,揭开了海洋时代的序幕。16世纪,随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海商的东来,传统南海①水域的贸易网络,已经西越印度洋,延及大西洋,东通太平洋彼岸的美洲新大陆,初步形成世界性的海洋贸易圈。
如果说16世纪是世界性海洋贸易圈形成的时代,那么18世纪则是全球化商业扩张的时代,是一个商业竞争趋向激烈的时代。这一新世界贸易格局的出现,对于作为传统海贸中心的广州,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在全球化商业扩张时代形势下,广州贸易所作的回应。
一、 南海贸易格局的变化
广州古来就是 中国 海贸的中心(除元代一度为泉州所取代外)。明代于宁波、泉州和广州分别设置市舶提举司。明确指定宁波通日本,泉州通流求,广州通占城、暹罗和西洋诸国。就是说,广州被指定为南海各国朝贡贸易的港口,所管辖的范围也最为广阔。南海贸易局势的变化与广州贸易息息相关。探讨广州贸易时,当应从南海贸易谈起。
环列南海的"南海诸蕃国",已为华人所不断移居,明代更成为中国商民出没的地方。华侨在东南亚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海商于是16世纪先后前来,改变了南海政治 与贸易的局势。
首先,中国与南海诸蕃国间传统的政治上的"宗藩关系"和华商的贸易网络受到冲击、削弱和破坏。葡人于1511年攻占满刺加(今的马来西亚,明末称麻六甲),是西方势力东渐的滥觞,也是宗藩关系受到冲击和破坏的开始。作为明帝国的藩屑国满刺加,陷落达十年之久,明朝廷才得知。明帝国也曾严词申斥葡人.责令其退出,返回故土,并下诏谕近邻暹罗(今的泰国)诸夷救援,但未曾取得任何效果。从此起,明帝国与南海诸蕃的宗藩关系日渐式微,在南海的政治势力逐渐退出。尔后南海渚藩先后陷为西方的殖民地。
葡人继而前来中国沿海活动。先是勾同中国的海商、南海诸蕃的一些商人在杭州湾外的双屿岛建立国际性的市场(1548年明朱纨发兵捣毁),继而以租借占据澳门作贸易据点。并建立东亚与欧洲的贸易网络。
继葡人之后,西班牙人于16世纪中叶占据菲律宾,以马尼拉为贸易基地。16世纪末,荷兰人(16世纪时其领土包含今日的比利时、尼德兰、卢森堡和法国北部法兰德斯一带)也来到吕宋(菲律宾),由于遭到葡、西的抵制,于是荷兰国内的各公司联合起来,组成荷兰东印度公司,并配有强大的武装舰队,以加强其在南海的竞争力。它极力排斥葡、西势力,甚至进攻其贸易殖民基地。17世纪初营建巴达维亚城(雅加达),作为为殖民统治的据点。继而侵占锡兰,并从葡人手中夺取麻六甲。又占据 台湾 ,以大员(即今安平)作为贸易据点(1662年为郑成功所驱逐)。巴达维亚和大员两据点形成犄角之势,相互奥援。继葡萄牙人之后称雄于东亚海域。
英国1600年组织的东印度公司,也前来加入南海水域的商战。由于其资本和武装力量处于劣势到17世纪20年代,把重点转移到印度和波斯。唯留下爪哇的万丹作为在南海的基地。
前来南海水域的葡、西、荷和英等国的贸易公司,不仅拥有以先进的技术武装起来的舰队,而且有本国政府作其政治与 经济 的坚强后盾,有垄断某一地区贸易的特许状,甚至享有殖民地军事和政治的全权。他们凭借其船坚炮利,一方面主张公平的贸易,另方面遇到失利时,则拦截掠夺海上商船,甚至烧杀掳掠沿海居民,无恶不作。他们在南海地区建立起各自的殖民基地,实行殖民统治,一改东亚海域由华商独领风骚的传统贸易局势。再是,西方各国海商的先后到来,导致出现中西两半球海商直接交遇的新局面。此时南海贸易的网络,既连结太平洋彼岸的南美洲。又重新伸展到永乐之后中断往来的印度洋,并扩及大西洋,初步形成横跨亚、非、欧、美四大洲的世界性海洋贸易圈。各国间都需要交换各自的产品。荷兰人说:"中国人需要我们的白银,正如我们不能没有他们的商品一样。"②可以说,16、17世纪的世界已经开始趋向一体化。
如果说16世纪是海洋时代,是世界趋向一体化的开端,那么,18世纪是全球商业扩张的时代,也是世界一体化加深而出现的贸易重新改组的时代。
18世纪全球商业扩张时代,是伴随着西方产业革命的兴起和取得成功而出现的。产业革命为市场制造了愈来愈多的产品,迫切需要推向市场。从英国1700年至1800年一百年间的出口商船吨数、输入额和输出额成倍地增加中,可以看到产业革命带来的后果-- 工业 产品对市场需求的迫切性。据统计,离开英国港口的商船吨数,1700年为31万多吨,1800年增至192万多吨,增加了五倍多;商品输出额,18世纪的首10年,为6至7百万磅,1800年却达到4187万多磅,增了约6倍;商品输入额,]8世纪初为4百万磅,世纪末已增达约3千万磅,增加了6倍多。如果置于坐标图上,可以看出,这三项指标都在扶摇向上,世纪末的20年间更是几乎直线上升③。18世纪的南海贸易,除老牌的葡、西、荷等国商人相互竞争外,又增添了英商这一强劲的对手。跟踪而来的还有欧美其他国家的商人,如法国、丹麦、瑞典和刚刚建国的美国等。此时,南海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化,而且更加带有疯狂性与倾轧性。
商业是以国家的实力为后盾的,国家实力的消长,直接 影响 商业的竞争力。自重商主义流行以来,商业扩张的胜利就是市场、资本和政治权力结盟成功的结果。商业资本的张缩是与其国家权力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从西方各国海商在南海势力的消长与其国家实力的隆替相一致,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取得产业革命成功的英国日益强大,其在南海贸易的地位也随之而与日俱增。英国东印度公司早在创立伊始,就以印度为掠夺对象进行蚕食。18世纪30年代起占据了马德拉斯等三个管区,并在其他地区建立了商栈。18世纪末,印度终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有了印度作基地,更可以加强对南海水域作掠夺性的贸易活动。1756年,英商的通译员洪任辉(James Elint)秉承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旨意,乘武装船闯入宁波、定海和天津等港口,提出诸多横蛮无理的要求。基于 历史 上"双屿岛"与"澳门"由洋人引诱而聚集成市的历史教训,洪任辉的举动引起了清朝廷的惊惕。为了"防微杜渐",又顾及广州僻处南疆,其出海孔道的黄埔、虎门,"在在设有官兵",可以保证安全,所以于次年,亦即乾隆22年(1757年),下诏令:"将来止许在广州收舶交易"④。从此,只允许欧美各国商人在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不准再往其他三口(厦门、宁波、上海)从事商业活动。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规定广州为"独口通商口岸"的由来。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