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创新探索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5 15:16:43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与技术的发展,立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基于需求拉动、技术推动、理念引导和政策支持的"四维"基本思路,文章从立体化教学资源、互联网+教学、师生融合、高频探究性实践、过程性评价与课程群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并围绕学生主体、教学环境和教师主导等三项关键因素分析了"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高校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需求标准发生变化、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手段和方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探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变化趋势,引导和推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我国高校"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时期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太原师范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工业学院联合南开大学在"产业经济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开展了立体化教学创新实践,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一、"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

"产业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内容涉及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是一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渗透的学科。"产业经济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知识跨度大、实际应用性强。如果采用讲述方法,任课教师不仅难以精准表述交叉学科的知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压缩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过程,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拓展和提升。为此,我们依据需求拉动、技术推动、理念引导和政策支持的"四维"创新思路,探索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强化学生创造能力为主线的立体化教学改革方案,进一步推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需求拉动

坚持与国际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同行的原则,围绕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我国供给侧改革等国内外经济社会变革引发的产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在"产业经济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不断补充技术创新、循环经济、系统分析方法等学科前沿的内容;聘请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技术与管理专家进课堂、讲专题,推动科教协同育人;紧密结合我国经济新常态运行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开展课题小组活动,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二)技术推动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提供了音频、视频、图像、电子书包、PPT等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实现了教学的交互性、即时性,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便捷、知识获取的空间更广泛。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线教育平台将得到快速发展,免费网络课程必将再次推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在"产业经济学"立体化创新过程中,互联网+教学、翻转课堂、滚动机考、幕课、开放式课程网页等都得益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和辅助。

(三)理念引导

大学教育理念引领着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准则,对教育现实和教学改革具有强大的规范和引领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的理念也逐渐与国际接轨,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因而,大学教学必须由静态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动态的"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不能囿于学校、囿于教室、囿于教师,要将课堂向经济社会实践延伸、向国际前沿领域拓展、向专家学者开放,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我们在"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中探索开展了翻转课堂、高频探究性实习体系、课题小组活动、课程群建设等活动。

(四)政策支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与省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教学改革的项目与政策,比如"本科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立体化教材建设"等。各高校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举措。各级政府和高校的政策支持是立体化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产业经济学"的教材建设、教学网站建设以及实践活动等环节先后得到学校、出版社及实习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二、"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的创新实践

2008年,我们开始探索"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围绕"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综合考虑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计划、教学环境和教学考评等因素,整体设计了立体化创新发展的方案。经过9年的实践及修正,"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五位一体,建立多层次、立体化教学资源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实施立体化教学的基础。在"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其一,联合省城四家高校的"产业经济学"教师编写了《产业经济学概论》,提高了教材的适用性和地方特色[2]。其二,教师在科研活动中不断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将这些新知识、新方法介绍给学生,真正实现科研促教学。教师把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科研成果以案例的形式融入课堂。其三,建立了校外专家库,实现开放教学。其四,为了拓展学科建设基础,我们开展了产业与区域经济学课程群建设。其五,建设了"产业经济学"课程平台,向师生提供学习的各种服务。由此,我们构建起一个横向学科宽泛,纵向联系实践的多样化、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

(二)建立"互联网+教学"思维,增强课程教学的弹性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产业组织领域的研究进展尤其迅速。如果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资源和固定的教师,那么学生就难以接触到产业经济学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方法。而如果将网络通信工具、搜索引擎、在线教育平台等互联网工具与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移动的教师和移动的课堂,从而有效延伸教学活动的时间、扩大教学活动的范围、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有效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弹性。其一,充分利用互联网通信工具。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不仅速度快,而且费用低廉,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时空障碍。在"产业经济学"授课前,我们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发送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视频,供学生预习使用;课后,通过课程微信群、QQ群等方式及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问[3]。其二,访问"产业经济学"课程学习平台。通过访问在线教学平台,师生可浏览最好的精品课程网页,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幕课,向最好的专家请教。在"产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产业经济学"课程网页和教学网站(如,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课程学习平台、哈佛商学院在线商业基础课程等),同时学生也会反馈最新的网络学习资源。

(三)实现师生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绩效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讲授式、实验法等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问,并在讨论和思考中获取与内化知识[4]。为此,在"产业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将制作好的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视频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学生并进行在线辅导,要求学生预习并标注疑惑,由此完成教学信息传递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先听取学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疑惑,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来完成吸收内化的环节。由于教学活动是针对"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的指导就具有了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就具有了主动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实施高频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拓展课程教学空间

作为应用经济学学科,产业经济学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因而"产业经济学"的教学绝对不能囿于教室、依赖于教师、封闭于学校。在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产业经济学"的任课教师必须引导和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走向火热的生产一线,增强学生对产业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其一,开展探究性实验。我们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引导式新型实验教学模式[5]。针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及其关系展开的探究性实验要求要求每组学生针对我国某个行业依次完成数据搜集-集中度计算-市场结构类型判断-政策建议,最终递交实验报告并进行简要汇报。其二,高频度实践。近年来,为满足"产业经济学"及其他实践环节对实习基地的要求,太原师范经济系与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邮储银行等16家单位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满足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长期实习的要求;我们还与太钢不锈钢产业园区、汾酒集团工业园区等附近单位取得联系,能够满足学生3-4次/年的短途实习任务。同时我们配套修订了实习大纲和计划,延长了长途实习的时间,提高了短途实习的频次,细化各类实习的流程。高频度、规范化的实习模式不仅达到交流信息、拓宽知识面的目的,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五)强化过程性评价,建立多层次的考评模式立体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此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应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6]。这是课程考评体系设计的基本依据。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不足。为此,在"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课堂案例讨论、期中课题小组活动等过程性评价,并给予了较高的分值;在过程性考核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和课题汇报质量给予评分和口头评价,从而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同时,在终结性评价中,我们也有机地融入了滚动式机考、名词解释口试等动态性、分层性考查指标(见表1),以弥补期末考试"一刀切"的不足。

(六)开展课程群建设,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

在建设"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同时,我们引入课程群理念,开展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课程群建设,进一步夯实"产业经济学"教学的学科基础,增强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团队力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课程群的主导课程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辅助课程为"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山西经济专题"等三门课程。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分解课程群教学目标、共同备课制度等方式,使任课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并且我们会引导和组织任课教师设计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的课程教学大纲,有效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叠、知识点顺序的紊乱。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教学进度相互匹配。每门课程教学都能够突出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又能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补充、支撑作用[7]。"产业经济学"作为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课程群的核心,也是课程群发展的重点。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课程群的建设快速整合和凝聚了"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其一,宽泛的学科基础。以"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需求为导向,课程群建设能够完善优化相关辅助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为"产业经济学"建设奠定厚实的学科基础。其二,优秀的教学团队。课程群建设凝聚相关课程的师资和实验人员,各类人员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有利于解决"产业经济学"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近年来,以课程群为基础组建的应用经济学教学团队获得较快的成长,并被授予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三,良好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课程群建设的资金,建立完善的课程群服务平台,为资料室、教学网站、实验室、精品课程建设等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

三、"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的创新思考

"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创造能力差异较大,许多学习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活动。如何引导和组织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其二,教学环境不尽如人意,互联网课堂、开放型实习基地以及微课制作滞后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完善课堂互联网设施、改革实习实践制度以及提高微课制作服务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教学环境问题。未来数字化校园建设还面临在线教育平台建设的问题。其三,课程群及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合作的意愿不足,教师合作基本上停留在基于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人为合作层面,以非正式渠道交流为主的自然合作程度较弱,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教学信息的传播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如何激励和引导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使他们有兴趣、有动力在日常生活等非正式交流中融入更多的教学信息,从而营造教学改革的氛围是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