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财政预算的产生与作用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4 18:00:02

 一、预算机制的内容和产生

预算机制是在财政机制的范畴内的,并且是由财政体系内部产生出来的,被称为财政机制的内机制。所谓财政机制,是指构成财政活动的各个要素和相互关系,由此决定的财政所具有的功能以及财政发挥其功能的方式,即财政的运行规律。我国的财政机制主要包括预算机制、投票机制、税收机制、国债机制、转移支付机制和购买机制六大机制。

预算机制是财政的最早范畴,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体制。预算机制的产生从来都是自发的。关于预算机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君权国家时代。那时,国家与民众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国王利用自己的威信与王权向民众大量的、频繁的借款,因此民众要求国家做出花费的项目统计,由此就产生了预算机制。这一机制产生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它的技术基础是社会分工与生产力的发展。当时,市场作为承认并保持财产私有权为基础的制度安排正在变得越发重要,预算制度就是这样伴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而渐渐产生了。

但是,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国的预算机制并非产生于同样的理由,而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由于外部力量的迫使而产生的。在清政府时期,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了无耻的掠夺,他们为了使中国政府把白银作为战争赔款赔给他们,强迫清政府进行预算,目的是使清政府的开支缩减。自此,我国的预算制度才算是真正的产生了。

不管是我国,还是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从上面的论述中都可以看出,尽管不能完全排除人为的推动,但是预算机制主要还是由客观条件迫使社会自发产生的,这一点就更加清晰的说明了预算制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是有着紧密而深刻的联系的。预算机制是指以预算技术为手段,以制度体系与内在要求进行配比,体现为程序的控制、安排、监管、实施、优化和考核,是一个完整的,不带空隙的体系与程序。

二、预算机制的基础

预算机制形成的基础是"规范"。这种规范是民众对于政府提出的要求。显然,民众希望政府能够通过"预算"这样一种手段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充分弥补市场在这方面的不足。具体来说有两项内容:

第一,预算要求政府切实保障基本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即预算的意义就是要求政府安排好每年的支出,利用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等手段使私人市场上很难被满足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得到有效的补充。只有做好了预算工作,政府才有可能对整年的收入与花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使公共产品与服务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更充足的被提供。

第二,预算要求政府保障基本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地区性、结构性的双均衡。事实上,这一问题在中国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我国特殊的发展特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存在着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问题。现在,城乡二元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这一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了中央对地方的投入产生了差异,最终使本来就失衡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变得更加失衡。在这种前提下,我国政府在作出投入公共产品的预算时更要注意区分,应该尽量通过政策来引导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我国的大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预算机制必须要保障财政"效率"。

我们做任何的工作应该以效率为前提,即在提供的效益相同的情况下使政府运行成本最小化。另外,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分配手段使得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服务成本最小化。最后,政府要提高管理水平,使自己的决策成本最小化。

三、预算机制的作用与目的

预算机制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公共需求满意度的提高。

第一,预算机制应该以更好的满足公共需求为目的。政府的预算机制是财政体系中的一部分,而本身财政活动的实质就是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就是依托公共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活动。正是考虑到私人市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无法提供足量的公共产品,民众才会让渡手中的权利以使政府在更高效率的层面为大家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和有益品。因此,很显然,如果不考虑民众的满意度,政府的财政活动就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

第二,随着经济逐步增长,人民生活满意度逐步提高,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各方利益都需要好的预算机制才能得到保障。中国最终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事实上,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富裕社会,而且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这一前提背景下,预算机制能够为社会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分配和调节进行数据提供数据支持,只有有了准确地规划和预算,财政使我们的财政政策更加到位。我们应该强调预算工具性职能未能与预算的最终目标亦即人的发展需要相联系,其后果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财政民主的原则相适应。因此,我们在考虑预算机制的改善过程时应当适当分散预算权力、建立权力均衡制约机制,规范预算行为,以增强预算的可归责性;加强人民群众的过程参与与结果监督,尤其是加强国家立法机关的实际监控能力,健全审计、审议监控机制和程序,以预算"最终目的论"替代"工具论"来统领一切具体预算制度的设计,保障国家预算最高利益,即人民群众公共需要的最大化实现。

第三,预算机制能够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格局。所谓社会资源,其内涵是指一个社会以及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机会等生产和生活资料。所谓社会资源配置是指上述各种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使用过单位制、行政制、身份制三种资源配置格局,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我们发现上述的格局很难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我们采用了三维的资源配置格局,即市场、政府和民间相交叉的配置格局,这一格局的选择和使用正是通过预算来决定的。由此可见,预算可以判断格局是否是最适合目前经济发展,即是不是最优的,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最优。

四、预算机制运行中的偏离问题

预算机制在运行中会遇到偏离问题,使原本的目的难以达成,运行了预算机制的市场发生失效,资源也会遇到浪费。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

1、"寻租"现象。这是源于预算机制与制度的不公开性,不透明性,这是政府预算失效的具体体现。权利的运用造成了租金的产生,使得社会生产效率更加低下。

2、政府忽视有益品的生产和供给,借口是政府的资源都用于生产公共物品,而没有多余的资源生产有益品了。这会导致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一个只是有"补漏"作用的活动而没有引导作用,缺乏对社会方向性的把握。长此以往,会造成资源的无谓浪费。

五、目前我国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不管在理论设想上多么完全的制度,在实践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当前,我国的预算制度也有一些问题,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

1、生产建设和因人设事的特征还比较明显

具体来说,在我国财政的行政成本相对比较高,在各级财政支出中,行政公务的支出比较大。特别是预算内外的公车、招待等费用尤其很高。而诸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公共方面的预算和后期支出相对较少,使我国公共服务的效率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预算不完整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社会保障基金和很多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都没有纳入到国家预算之内。而这些都是游离于预算之外的收支。

3、没有形成科学和有效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制衡机制

在交纳税费、使用税费各方之间没有科学的博弈、分配、制约和平衡,进而财政收支和预算的协商、讨论、汇编和监督等环节之间也缺乏相应的协调。一些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预算都存着走过场和走形式的情况。因此,综上所述,预算机制在财政机制,乃至整体的财政活动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让我国的财政活动更有效率,预算机制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