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正确的认识公平,把追求自己生活目的的人的普遍公平需求纳入社会的保障范围之内,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快速 发展 。正确的认识效率,把握人和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本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和服务。统筹协调的处理两者的关系,使公平和效率统一于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建立既解放效率又和谐公平的联动机制。实现 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的 科学 发展。
关键词:公平;效率;和谐
正确的理解公平与效率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统筹协调的处理两者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建立既解放效率又和谐公平的联动机制;就是要搭建好公平的平台,正确处理各种影响公平发展的矛盾;就是要为效率的发挥创造环境和条件。
一、正确认识公平
公平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现代 的公平应是和中国建国初期人们追求生存时的公平不同。人们的需求向多元化、层次纵深化的方向发展。在安全、交友、尊重、自我实现等各个方面的需求表现出来。因此这个公平不单纯的是收入公平和机会公平,而还应该包括公平的平台、具体的公平和抽象的公平等内容,是全面的和谐公平。如 政治 、 教育 、司法、社会保障等公平的平台,这是除抽象公平和具体公平之外的公平,具有"软公平"的特性。分配结果相等、具体违法者在 法律 面前一律平等具体公平。分配规则、分配尺度、分配过程、机会均等的抽象公平。
因此,公平的概念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对社会资源或权利等享有具体或抽象的、不分差别的占有、使用、受益等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要正确理解公平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它当且仅当存在于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中,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一定时空内的一种平等。如按劳分配只能对 企业 内部实行的一种分配,而不同企业间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2)它相对于私而言,属于公共的平等,是多数主体在同样的范围内拥有相同的地位、权力等。如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对具体的个人,那一部分具体的财产属你所有,却不能明确的分割出来,仅是在公共范围内的权力。(3)它包含具体的平等和抽象的平等。(4)公平与平等的概念不相同,平等仅指两个以上的主体在某个具体方面相当、无差别。而公平更多的是指正义或者公正。(5)公平还包括平等的承担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
二、正确认识效率
效率是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效率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一种资源的效率是人类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的,而且应该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来判断,不是单个人的。一般来说人类从两个方面来判断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如果单位资源凝结的人类一般劳动越多,就说这种资源的效率越高。另一方面如果单位资源的消耗能极大地满足人类的欲望就说这种资源的效率高。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种资源的效率仅仅体现在它交换过程中获得的利润上,利润越高就说资源配置的效率高。所以一些经济学家对效率的定义为: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投入或成本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生产一定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又包括人力资源;既包括无形资源,又包括有形资源。产出或收益指的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投入一定的资源生产出来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或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品或服务,既包括有形的物品,又包括无形的服务。
一些人在对效率片面的认识下,就产生这样的一种错误理论:利润是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为了取得利润就必须进行交换,就得走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最具效率的经济,而且是取得效率的唯一途径;甚至得出效率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把市场经济捧的很高,对影响留给生产者最终利润的收入分配政策也有排斥的倾向。认为我们政策的价值取向应是维护市场经济 规律 ,保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行效率优先的结论。总之,其实质是排斥公平。
这种思想存在三个错误的认识。(1)把交换看成是取得效率的唯一途径,而且仅仅是取得利润的手段;利润看成是社会发展的目的;(2)更是把属于生产力范畴的效率也看成是一种生产关系。(3)这种认识排斥公平,只强调个人效率,忽略共同效率。实际上"利己"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交换也是人类满足欲望的手段,这是人类的现实本质。人类可以采取自给自足、公共生产等多种方式取得效率。
因此,要全面的理解效率就要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要以它在实际中起的作用来衡量;另一方面,要以它能否实现人类共同的利益最大化为标准。不能把西方的价值观念搞"拿来主义",强加在我们的资源配置上,要实现中国化。具体在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去做,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种资源的配置,树立低利润不一定是低效率的思想。尤其是各地要实事求是的挖掘本地资源的潜力,包括物资资源和精神资源的潜力。对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率低和一些空闲资源,只要对发展有益也要开发。加大对教育、基础科技等公共资源的投入。教育是明天的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共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要素。
三、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人类发展的最终是人类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支撑者是个体的人。因此保障个体人和人类共同体的利益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任何影响这一发展趋势的行为都是人类决不允许的。效率是支撑人类走向这一目标的物质基础,公平是影响这一目标运行的基本环境。因此,协调处理二者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两方面的观点,一方面认为是一种替代关系,即公平与效率的普遍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1)一个社会要实现公平必然要在经济基础上找路子,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以缩小收入差距,才能真正的实现公平。而这种做法导致生产劳动主体的劳动积极性、能动性下降,影响他们对生产劳动的热情,损失潜在的劳动力和现实的劳动,使投资下降,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提高,从而使生产劳动保持现状或降低生产劳动;不利于有效的进行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影响经济增长,社会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公平。(2)相反,一个社会如果注重效率,就会使收入差距拉大,造成贫富悬殊。这种差距的拉大从单次的经济行为来看,不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但经济的发展也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在无限多次的经济循环中它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这是因为投资是收入的函数,新一轮的经济循环总是用前一轮收入的一部分和一部分新的资金作为投资,通过生产或者流通发生资金增值;完成了一次经济循环。在多次循环中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使贫穷的聚集与富余集中并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马太效应,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
在这种观点下,产生了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等思想;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思想也是片面的,只强调公平或者效率中的一种,也就是说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是统一的关系,即公平与效率的特殊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发展生产劳动是一个社会永恒的主题,只有发展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生活的需求,也才能使需求向更高更好更舒适的方向发展。(2)发展效率使生产劳动的活力迸发,促使劳动、资本、土地、资源和企业家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提高自我的发展能力,给公平创造了前提条件。(3)发展效率给社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公平创造了可行性条件。(4)反过来,社会公平可以给社会效率的发展创造条件,一个公平和谐的生产环境,是生产劳动者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5)社会公平也是在维护生产劳动主体的服务对象和生产空间。使生产的产品有市场,不发生滞胀;有更多的人来消费,并能有收入来保障消费;也可以使生产能进一步发展有了足够的空间,使生产劳动主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种观点也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只强调矛盾的特殊性。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