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论从公共财政入手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0 07:41:26

  摘 要: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为公共财政提供了基本的经济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国公共财政提出了基本的政策目标。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而公共财政则是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实现的基本方式。文章在对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关系进行 分析 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入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 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于公共财政的讨论是近十年来我国财政学学术讨论的焦点之一,而和谐社会则是2005年的社会主题词。本文从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提出从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入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并对我国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运行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本质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科学 发展 观",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 理论 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更加明确地把我国社会 现代 化建设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讲话还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精练概括。

  民主法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的制度环境,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诉求,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基本的道德要求,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的关键,安定有序是形成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一种具体化,对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并促进向社会主义更高级阶段甚至共产主义过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解放与和谐发展,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民主权利,充分实现人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与两极分化,消除各种形式的异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施政纲领的提出,直接体现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并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实现奠定了基础。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观点与构建有 中国 特色的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产生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它是国家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对市场失灵的产物,是国家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运行模式,是国家提供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必需的收支活动和政府分配行为,它是不同于私人经济领域的公共经济领域。公共财政具有以下要义:

  第一,以公共产品为基石,对纳税人负责。政府的收入是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人向政府纳税,而政府则提供满足纳税人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作为回报。在西方公共财政理论里面,这是一种平等的交易关系。

  第二,通过民主制度表达偏好。公共产品的提供本质上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而公共选择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来实现。只有通过民主制度,才能保证政府能够及时提供适合社会公众需要的公共产品,既不提供一些社会不需要的产品,也不故意忽视社会的公共需要。通过上面两点,明确政府和纳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第三,通过实行分权基础上的财政制衡和分税制,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

  第四,建立规范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体系,避免制度外收入和制度外支出所引起的社会混乱。

  第五,发行公债要受到限制。发行公债本质上也是一个公共决策过程,政府作为公众的代理人其权力受到限制。

  第六,建立规范的财政管理体制,依法管理财政事务。

  公共财政不同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国有资产直接经营者三者合一。从而国家财政也是三者合一,既负责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又负责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逐渐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把生产经营交由国有 企业 自主进行,政府只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责。但是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二者的职能并没有区分,这必然最终使得政企难以分开,政府在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之间挣扎徘徊,使得政府难以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管理和服务。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一年我国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阶段。由于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公共财政提供了基本的政治经济环境,从而有关建立公共财政的社会呼吁也从弱变强。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就是要把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这两者的职能分开,使得政府主要着眼于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张馨等人提出要在我国构建所谓的二元财政模式,就是要把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财政分开,把我国政府的社会经济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运作。

  三、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任何执政行为总是通过对政府的运作来进行的,因此作为政府运行基础的公共财政,自然地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在党的领导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的意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完善政府对社会所提供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这也正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从和谐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因素来看,每一个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都有极大的关系。

  第一,和谐社会要求以民主政治作为其基本的政治制度环境。而政治制度决定了财政制度,所以民主政治要求有相应的公共财政制度,或者说公共财政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民主政治要有效运作,必须有相应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作为支撑,比如要有分权制衡的财政体制和规范的分税制度。财政制度也是有效限制政府权力,从而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支点之一。

  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要义之一是政府对纳税人负责,为社会公众及时提供公共产品,而这也需要以一定的民主政治作为基础。一定的民主政治程序是表达公共偏好的必要工具,从而也是公共财政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依据。

  正是由于公共财政与民主政治有这样的相互 影响 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而民主政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公共财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的意义。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公平正义。这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扩大的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社会公平要求人们所占有的社会财富相差不宜过分悬殊,要求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协调发展,而这正是要通过公共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来实现。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通常强调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和交易性,忽视公共财政的分配性。而国内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则较为强调公共财政的分配性,而忽视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和交易性。其实公共财政具有二重性,既具有交易性也具有分配性,这是由国家的二重性所决定了的。国家要通过财政的手段,比如转移支付和累进税率的办法,来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而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实际上,西方一些所谓福利国家,也正是通过公共财政手段来进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加要重视利用公共财政来消除贫富的过分差距,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缓和发展中的不平衡,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