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长理函授自考培训 > 专升本 > 语文

【湖南成人高考】专升本复习资料语文--精讲班-谏逐客书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6-14 13:46:20

 谏逐客书


第五篇   谏  逐  客  书

   斯

一、李斯及时代背景

1.李斯(?——前208年),战国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政治家。初为小郡吏。战国末入秦,为相国吕不韦舍人,后得秦王的赏识,拜为客卿。秦统一六国后,官至丞相。秦始皇死,李斯为了谋身保位,曾被胁参预赵高矫诏谋杀太子的阴谋,后又为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李斯在帮助秦王统一中国的事业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统一后,他又积极主张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为巩固新兴的中央集权制度作出了很多贡献。而他的收诗书、愚百姓、严刑苛法、残酷剥削等主张,也对秦王朝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说理透辟,论事周详,富有文采。除代表作《谏逐客书》之外,还有一些奏书。此外,《泰山刻石文》、《琅琊台刻石文》等碑文,对后代的碑志铭文颇有影响。

他的文章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

李斯本是楚人,因楚王没有作为,六国也弱,就西去秦国,投吕不韦门下。他曾上奏秦王应抓住秦孝公以来秦国国势大盛,诸侯服秦而周室衰微这万世难逢的大好机会,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广揽人才,重用了不少客卿。

2.时代背景:公元前238年,地处秦国东邻的韩国,因忧患秦国吞并六国,故派水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阻止秦国东征。郑国阴谋败露,秦国宗室大臣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秦始皇就在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有名的《谏逐客书》,劝阻秦王。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人将李斯追回,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官),并下令废除逐客令。

 

二.重点字词

[1]  客:客卿,指客籍官员。书:上书,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2]  窃,私下,自谦之词。过:错误。

[3]  缪(mù)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缪:同“穆”。

[4]  由余:人名,春秋时晋国人,原为西戎做事,被缪公收为谋臣。

[5]  百里奚:楚国人,曾任虞国大夫。晋灭虞后,俘百里奚。后晋献公女儿适秦,以百里奚作陪嫁奴仆入秦。百里奚出秦逃到楚国被楚国拘捕。缪公知其贤,以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回,任为相,号为“五羖(gǔ)大夫”。

[6]  蹇(jiǎn)叔:岐(今陕西境内)人,客居宋,百里奚荐于缪公,缪公厚礼聘为上大夫。

[7]  丕豹:晋大夫丕郑的儿子,因其父被晋惠公诛杀逃到秦国,缪公任他为大将。公孙支:字子桑,岐人,客居于晋,缪公收为谋臣。

[8]  此五子者:这五个人。

[9]  霸西戎:即“霸(于)西戎”,在西北一带称霸。

[10]            孝公:即秦孝公。商鞅:战国时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又叫卫鞅。商鞅任孝公相十年,两次变法,使秦得以富强。

[11]            以:因(此)。

[12]            乐(lè)用:乐于为国效力。亲服:亲近臣服。

[13]            获楚、魏之师:指先击败魏军,俘魏公子卬(áng);后南侵楚地。

[14]            举:占领。治:安定。

[15]            惠王:即秦惠王,也称惠文王。张仪:魏国人,惠王用为相,以连横计攻破六国的合纵。

[16]            拔:攻取。三川:指黄河、伊水、洛水。三川之地:指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以东地带,原属韩国。

[17]            巴、蜀:古时国名,即今四川省的东、西部。巴,在今四川东部巴县一带。蜀,在今四川西部成都一带。

[18]            上郡:魏地。包括现在的陕西北部,宁夏、内蒙部分地方。

[19]            汉中:即今陕西省西南部,公元前312年,秦王破楚军于丹阳,斩首八万接着攻占楚汉中六百里地,设置汉中郡。

[20]            九夷:总称楚境内少数民族。鄢:今湖北宜城。郢(ng):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包:吞并。

[21]            成皋(gāo):今河南荥阳汜(sì)水镇,古时为军事要地。

[22]            膏腴(yú)之壤:肥沃的土地。

[23]            散:瓦解。从:同“纵”,即合纵。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

[24]            事秦:尊奉秦国,臣服秦国。

[25]            施(yì):延续。

[26]            昭王:秦昭襄王。范雎(suī):一作范雎(jū)。魏人,后入秦任相,封应候。他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逐步兼并六国。

[27]            穰(ng)侯: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异父弟,为秦湘,擅权三十余年。华阳:华阳君,宣太后的同父弟。羋(mǐ)戎:封于华阳,故称华阳君。

[28]            两句意为:巩固、加强王室,限制贵族豪门私家势力。公室:王室。私门:指贵族豪门。

[29]            向使:从前假使。却:拒绝。内:同“纳”,接纳。

[30]            昆山:昆仑山。古时谓昆仑山北和田产美玉。

[31]            随、和之宝:指随候珠、和氏璧。

[32]            明月之珠:夜光珠。

[33]            服:佩带。太阿(ē):宝剑名,相传为吴国名匠人铸成。

[34]            纤离:骏马名。

[35]            建:树立。翠风:用翠羽作成凤形。

[36]            鼍(tuó):长江下游所产扬子鳄,皮可作鼓。

[37]            可:可以使用。

[38]            夜光之璧:夜里闪闪发光的宝玉,为楚王所献。

[39]            犀:犀牛角。象:象牙。玩好:供玩赏的工艺品。

[40]            駃騠(jué tí):良马名。

[41]            丹青:绘画颜料,丹砂与青雘(huò),绘画颜色料。厩(jiù):马棚。

[42]            所以:表工具,意思是“用来作为……”。充下陈:站满侍女的行列。悦耳目:使听觉、视觉获得快感。

[43]            是:这些。宛珠:今河南南阳出产的珠。阿(ē)缟(今江苏阳谷阿城镇)产的白色丝绸。锦:织锦。绣:刺绣。

[44]            随俗雅化:跟随时尚打扮得时髦漂亮。佳冶窈窕(yǎo tiǎo):容貌美艳,体态优美。赵女:赵国的女子。古代说燕赵多美女。

[45]            击、叩:拍打。瓮缶(u):瓦器。古代秦地用为打击乐器。

[46]            筝:秦地用弦乐器。搏髀(bì):拍打大腿,以为节奏。

[47]            快耳:悦耳。

[48]            《郑》、《卫》:指郑、卫两国的民间乐曲。《桑间》:指卫国濮水之滨的音乐。《韶虞》:相传是舜时的乐曲。《武象》:周武王时的乐舞曲。

[49]            适观:适于观赏。

[50]            曲:不对,不正确。

[51]            去:离开。

[52]            然则:关联词,相当地“既然如此……那么。”

[53]            全句意为这不是用来占领天下、制服诸候的方针政策。

[54]            让:排斥。成:形成,实现。

[55]            择:选择。就:与上句“成”字同义。

[56]            明其德:充分发扬他的美德。

[57]            民无异国:百姓不论是哪个国家的人。

[58]            四时:指四季。

[59]            先秦时:鬼、神常合称。后来才有鬼降灾的说法。

[60]            之所以:表示原因的说法。之所以无敌,意即无知的原因。

[61]            黔(qián)首:秦时统治者对百姓的称呼。资:资助。

[62]            业:用为使动词,意思是“使……完成事业”。业诸侯:使诸侯成就功业。

[63]            此所谓:这就是常说的。藉:借(给)。兵:兵器。赍(jì):赠送,给予。

[64]            愿忠者:愿意效忠的人。

[65]            自虚:自己削弱自己。树怨:结仇。

[66]            不可得:不能实现,做不到。

 

三、内容分析

1.文章论点。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即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层次分析。

全文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开宗明义提出全文中心论点,指出逐客是错误的。观点十分鲜明,但语气很婉转。即用自谦商量的口气“窃以为”,又只对官吏们的议论发表看法,这样就避免把批评的矛头直指秦王,留有余地,便于收回成命。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铺述秦国历史上四位最有作为和成就的国君重用客卿的事实,阐明纳客之利与逐客之非。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指出秦王重物轻人绝非统一中国制服诸侯的正确方略,阐明逐客之非。

第四部分(第四自然段):从理论上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收结前三段内容,申明利害,总结全文。说明“逐客”的危害,与开头相呼应,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旨。

3.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劝谏秦王不要驱除客卿,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之举。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重用客卿而成就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又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一代英主不应重物轻人;再从理论上说明逐客与纳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四、写作特点

1.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以事明理。

李斯写《谏逐客书》,旨在驳“逐客”之议,认为“逐客”是错误决策。

1)言之有理。

作者善于说理,从四个方面论进行证。

第一,用“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的道理为说明招纳贤才要多多益善。

第二,用泰山所以成其大,河海所以成其深作比喻,说明君王只有广纳人才才能使自己的功德昭著。

第三,用五帝三王广纳人才而无敌于天下的事实,证明广纳人才的重要性。

第四,指出秦王“却宾客”的危害是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排斥客卿来使别的诸侯国成就帝业。

2)言之有据。

作者善于举例,在第二段以缪公、孝公、惠王、昭王四君的纳客、用客为例,说明“客”在秦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缪公之所以能“并国二十,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因为用了晋人由余、丕豹,楚人百里奚和曾客于宋的岐人蹇叔,居于晋的岐人公孙支。孝公之所以能使“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是因为重用了卫人商鞅。惠王之所以能“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是由于用了魏人张仪。昭王之所以能“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是因为用了魏人范睢。以这些“客”之无负于秦来说明“逐客”的错误,论据典型充分,有说服力,不能不令秦王赢政信服。

2.正反对比,利害对举。

为了指出逐客的错误,李斯既从正面论述客在秦国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又从反面推断缪公、孝公、惠王、昭王等四君假如“却客而不内”,就会使秦“无富利之实”、“无强大之名”;既从正面阐述秦国能拥有和使用产自异国的珠、玉、色、乐,又从反面说明如秦国对物采取“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的态度,则必然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既以纳客、用客之缪公、孝公、惠王、昭王与逐客的秦王赢政对比,又以秦王重异国的色、乐、珠、玉与轻异国的“民人”相比,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逐客是“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的决策,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全文处处交织着“昔与今”、“重物与轻人”、“纳客与逐客”、“利与害”、“损与益”、“已与仇”、“统一与亡国”等多方面的对比。一正一反,一利一害,两相对照,是非昭然。

3.铺陈排比,气势磅礡。

1)铺陈。本文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说明客卿之功。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二段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国君与当今秦王的大量事实作论据,第三段详细铺述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的事实,文气饱满,大大增强文章说服力。

2)排比。本文在第二、三、四自然段大量运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例如第三段在详细铺述中又用排比手法。“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一连用了七个动宾句,句式结构相同。接着在下面的复句中,又一连用了六个否定句排比起来,一贯而下,很有气势。

3)对偶。文中还大量使用对偶句,如:“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江南金锡不为用,巴蜀丹青不为采”、“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这些对偶句有的同义强化,有的反向对比,不仅音节抑扬顿挫,铿锵响亮,而且更增强了论说的气势和力量。

 

五、说服技巧

李斯在《谏逐客书》一文中,表现了高超的说服技巧。

第一,开宗明义,提出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二,针对秦王欲求统一之心,反客为主,处处站秦王“跨海内,制诸侯”大业的角度,说明纳客之利,逐客之害。

第三,有理有据,说服力强。从理论上阐明道理时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列举实例时,铺陈排比,紧扣论点,论据充分,说明力极强。

责编:蔡爱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