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临床资料
多方面而准确的临床资料来源于详尽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体格检査。发病的诱因和起病的方式对传染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必须加以注意,热型及伴随症状,如腹泻、头痛和黄疸等都要从鉴别诊断的角度来加以描述。进行体格检查时不要忽略有重要诊断意义的体征,如玫瑰疹、焦痂、腓肠肌压痛和科氏斑等。
二、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由于某些传染病在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及生活习惯方面有髙度选择性,考虑诊断时必须取得有关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参考。预防接种史和过去病史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状况,当地或同一集体中传染病发生情况也有助于诊断。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査资料
实验室检査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病原体的检出或被分离培养可直接确定诊断,而免疫学检查亦可提供重要根据.对许多传染病来说,一般实验室检査对早期沴断也有很大帮助。
(一)—般实验室检査
包括血液、大、小便常规检査和生化检査。血液常规检査中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用途最广。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化胺性细菌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髄膜炎、败血症和猩红热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往往升高不明显甚至减少,例如布氏杆菌病、伤寒及副伤寒等。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通常减少或正常,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和病毒性肝炎等。原虫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也常减少,如疟疾、黑热病等。蠕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增多,如钩虫、血吸虫和并殖吸虫感染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则常见于伤寒、流行性脑脊髄膜炎等。
尿常规检査有助于钩端蝶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大便常规检查有助于肠道细菌与原虫感染的诊断。
血液生化检査有助于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的诊断。
(二)病原学检査
根据病原体的大小和在体内的分布可作相应的检查。
1.直接检查病原体
许多传染病可显微镜或肉眼检出病原体而明确诊断,如从血液或骨髓涂片中检出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微丝蚴及回归热螺旋体等;从大便涂片中检出各种寄生虫卵及阿米巴原虫等;从脑脊液离心沉淀的墨汁涂片中检出新型隐球菌等。可用肉眼观察粪便中的绦虫节片和从粪便孵出的血吸虫毛呦等。
2.分离培养病原体
细菌、螺旋体和真菌通常可用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如伤寒杆菌、志贺杆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和新型隐球菌等。立克次体则需经动物接种或细胞培养才能分离出来,如斑疼伤寒、恙虫病等。病毒分离一般需用细胞培养,如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等。用以分离病原体的检材可采用血液、尿、粪、脑脊液、痰、骨髄和皮疹吸出液等。标本的采集应注意尽量于病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当应用过抗病原体的药物治疗后,检出阳性率会明显下降。同时,应注意标本的正确保存与运送。
3.检测特异性抗原
病原体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可较快地提供病原体存在的证据。其诊断意义往往较抗体检测更为可靠。常用于检测血淸或体液中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学检査方法有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免疫测定(EIA)、突光抗体技术(FAT)、放射免疫测定(RIA)和流式细胞检测(FCM)等。
4.检测特异性核酸
可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作DNA印迹法或RNA印迹法或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必要时还可作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芯片技术等检査。
(三)特异性抗体检测
在传染病早期,特异性抗体在血淸中往往尚未出现或滴度很低,而在恢复期或后期则抗体滴度有显著升高,故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淸检测其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以上时有重要诊断意义。特异性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现存或近期感染的诊断。蛋白印迹法(WB)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都较高,较常用于艾滋病的确定性诊断。因皮肤试验可引起不良反应,故目前已较少应用。
(四)其他检查
包括支气管镜检査、胃镜检査和结肠镜检查等内镜检查,超声检査,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数宇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活体组织检査等。
责编:ylm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