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风概念
是因血尿酸增高及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组织沉积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痛风石和高尿酸血症等。
(二)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类:
(1)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
(2)抑制尿酸生成药。
(3)促进尿酸排泄药。
(4)促进尿酸分解药。
(三)每种抗痛风药的作用特点
1.选择性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秋水仙碱
(1)秋水仙碱的作用通过:①抑制粒细胞侵润和白细胞趋化。②抑制磷脂酶A2,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③抑制局部细胞产生 IL-6 等,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
(2)适应证:用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短期预防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2.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1)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XOR)抑制剂,是目前常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①别嘌醇及其代谢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和尿尿酸含量。
②防止尿酸形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及其他组织内,有助于痛风患者组织内尿酸结晶重新溶解。
③抗氧化,减少再灌注期氧自由基的产生。
(2)适应证:用于具有痛风史的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关节炎的复发。
3.促进尿酸排泄药
(1)代表药丙磺舒、苯溴马隆。
(2)本类药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加,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沉积,亦促进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3)苯溴马隆的适应证:用于具痛风史的高尿酸血症,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伴高尿酸血症者。
4.促进尿酸分解药
人体内没有分解尿酸的酶,外源性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可促进尿酸分解,将尿酸转化为一种溶解性更好的尿囊素,且易被肾脏排泄,降低尿酸水平,是对抗痛风的另一治疗途径。
(四)典型的不良反应
1.抗白细胞趋化药(秋水仙碱)
(1)常见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严重者可致死;
(2)晚期中毒症状有血尿、少尿、肾衰竭。
(3)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典型的不良反应有剥脱性皮炎、血小板计数减少、少尿、尿频、间质性肾炎。
3.促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溴马隆)
少见尿频、肾结石、肾绞痛、风团、皮疹、斑疹、皮肤潮红、瘙痒、脓疱、痛风急性发作
(五)禁忌症
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者禁用。
2.骨髓增生低下及肝肾功能中重度不全者禁用秋水仙碱。
3.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肾结石者禁用苯溴马隆。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