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执业药师 > 备考科目 > 西药学

2018年湖南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巩固练习试题(25)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10-05 12:50:29

   X

  1、有关血红蛋白含量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极重度贫血,Hb量<30g/L

  B、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

  C、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

  D、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E、消化道溃疡可出现Hb>160g/L

  2、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

  A、急性失血性贫血可引起血小板一过性减少

  B、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时可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C、脾功能亢进时可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血小板减少

  D、血小板分布异常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E、使用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等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3、以下所列药物中,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是

  A、依诺肝素

  B、阿司匹林

  C、噻氯匹定

  D、氯霉素

  E、甲砜霉素

  4、对于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下,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存在

  B、心绞痛时血沉增快,并可持续2~3周

  C、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可引起血沉增快

  D、良性肿瘤血沉增快

  E、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时血沉增快

  5、对于白细胞计数描述正确的是

  A、月经前、妊娠、分娩等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减少

  B、流行性感冒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多

  C、新生儿及婴儿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成人的白细胞计数

  D、应用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减少

  E、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6、对于红细胞计数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高于成人的红细胞计数

  B、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等可引起红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

  C、红细胞计数可出现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D、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可引起红细胞计数减少

  E、继发性贫血可引起红细胞计数减少

  7、服用以下药物时,可出现结晶尿的是

  A、顺铂

  B、巯嘌呤

  C、磺胺类药

  D、扑米酮

  E、氨苄西林

  8、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引起尿液的pH值增高

  A、长期呕吐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应用碳酸氢钠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应用维生素C

  9、病理性蛋白尿包括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药物肾毒性蛋白尿

  10、以下药物中,可能导致肾毒性蛋白尿的药物是

  A、氯丙嗪

  B、庆大霉素

  C、多粘菌素

  D、灰黄霉素

  E、甲氨蝶呤

  11、患者尿葡萄糖(GLU)阳性,可能提示的疾病是

  A、糖尿病

  B、胰腺炎

  C、急性肾病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心肌梗死

  12、以下药物中,可能导致尿肌红蛋白阳性的是

  A、酒精中毒

  B、吡罗昔康

  C、巴比妥类

  D、海洛因中毒

  E、两性霉素B中毒

  13、药物对粪外观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服用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色至红色

  B、服用铋制剂可使大便呈现无光泽的灰黑色

  C、服用水杨酸钠可使大便呈现白陶土色

  D、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

  E、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可使大便呈现黄色

  14、可引起粪隐血的疾病有

  A、胃癌

  B、消化道溃疡

  C、溶血性黄疸

  D、急性白血病

  E、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15、对于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炎症如细菌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等可引起粪便白细胞增多

  B、阿米巴痢疾时,粪便会出现散在的红细胞,并且形态比较完整

  C、粪便出现上皮细胞是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等患者的粪便中可出现上皮细胞

  D、长期或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会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此时粪便中的白细胞增多

  E、通过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消化道的功能及病理状态

  16、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药品有

  A、利福平

  B、多粘菌素

  C、头孢曲松

  D、联苯双酯

  E、四环素

  17、下列病患中,由ALT、AST检查结果异常可初步诊断的是

  A、胆囊炎

  B、心力衰竭

  C、骨骼肌病

  D、传染性肝炎

  E、急性心肌梗死

  18、关于γ-GT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原发性肝癌时γ-GT的活性显著升高

  B、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γ-GT上升最高,可达到正常水平的5~30倍

  C、慢性肝炎、肝硬化时γ-GT持续升高,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

  D、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的γ-GT可升高

  E、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可使γ-GT升高

  19、对于血清碱性磷酸酶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B、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急慢性黄疸性肝炎可引起碱性磷酸酶增高

  C、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等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会升高

  D、出现骨损伤、变形性骨炎症等骨骼疾病时,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会增高

  E、应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可使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20、关于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疟疾、亚急性心内膜炎等可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B、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C、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会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D、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等情况可引起血清总蛋白降低

  E、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可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21、服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引起检查异常的医学检查项目是

  A、血清碱性磷酸酶

  B、血清白蛋白

  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E、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

  22、关于血清淀粉酶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淀粉酶检测是反映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B、血清淀粉酶的检测可以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C、急性腮腺炎、胰腺囊肿、胰腺损伤的患者,血清淀粉酶可升高

  D、血清淀粉酶的检测是反映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的指标之一

  E、肝癌、肝硬化等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可降低

  23、以下所列疾病中,可能引起血清中的磷酸激酶升高的是

  A、肝硬化

  B、多发性肌炎

  C、病毒性心肌炎

  D、急性心肌梗塞

  E、红细胞增多症

  24、关于血肌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肌酐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B、当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会急剧上升

  C、血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血肌酐的数值就开始明显升高

  D、慢性肾炎患者血肌酐值越高,则表明预后越差

  E、血肌酐和尿素氮两者如同时增高,则表明肾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BcAb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可以抑制HBV的增殖

  B、HBcAb主要包括lgM和lgG两型,其中HBc-lgG常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C、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检测出HBsAg、HBeAg和HBcAb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

  D、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检测出HBsAb、HBeAb和HbcAb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E、“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

  26、可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包括

  A、甲状腺激素

  B、地塞米松

  C、氢氯噻嗪

  D、加替沙星

  E、氯氮平

  27、关于血清总胆固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的合成具有昼夜节律性

  B、胆固醇的水平易受饮食、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

  C、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浓度可作为脂类代谢的指标

  D、动脉硬化段高脂血症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可升高

  E、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可降低

  28、关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叙述正确的是

  A、吸烟、肥胖、营养不良等情况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理性降低

  B、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C、严重肝硬化和严重肝炎患者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正相关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一般无临床意义,常与遗传有关

  29、可提示患肾病综合征的血生化检查项目是

  A、三酰甘油酯升高

  B、总胆固醇升高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0、可提示患糖尿病的血生化检查项目是

  A、淀粉酶升高

  B、淀粉酶降低

  C、三酰甘油酯升高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1、关于HBsAg叙述正确的为

  A、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早期血清中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只能维持数周

  B、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可HBsAg检测阳性

  C、HBsAg检测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而患者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称之为HBsAg携带者

  D、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g呈阳性

  E、HBsAg检测阳性表明患者对HBV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32、对HBeAg叙述正确的是

  A、HBeAg是HBV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位

  B、HBeAg检测阳性可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

  C、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

  D、HBeAg检测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

  E、HBeAg和HBsAg均为阳性的妊娠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33、临床称为“小三阳”的乙型肝炎者血清学检查呈阳性的标志物有

  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

  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D、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

  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34、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中,“大三阳”是指

  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

  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

  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D、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

  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

  35、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大三阳、小三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三阳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

  B、大三阳具有传染性,需要实行隔离治疗

  C、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无症状,不需要隔离

  D、小三阳说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减少

  E、大三阳提示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

  参考答案

  1、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量<3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2、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3、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4、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心肌梗死可见时血沉增快,并可持续2~3周,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故B错误;

  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故D错误;

  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时多见血沉病理性减慢——故E错误;

  此题正确选项是AC。

  5、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AB正确说法:

  A.月经前、妊娠、分娩等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增多。

  B.流行性感冒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

  6、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红细胞检查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称为贫血,病因如下。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系祖细胞、幼红细胞或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性破坏,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所浸润,如骨髓病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和作用迟钝,如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包括正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7、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服用磺胺类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

  8、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此题选ABC。

  尿酸碱度增高

  (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高钾血症、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

  (2)药物 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pH值增高。

  9、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病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

  (5)组织性蛋白尿

  (6)假性蛋白尿

  (7)肾毒性蛋白尿

  10、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药物,可引发肾毒性蛋白尿。

  11、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血糖增高性糖尿

  (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α、β细胞胰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2)心肌梗死、肥胖、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肿瘤、膀胱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见。

  12、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尿肌红蛋白阳性

  (1)创伤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手术创伤及痉挛。

  (2)原发性肌肉疾病如肌肉萎缩、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

  (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心肌梗死、动脉阻塞。

  (4)代谢性疾病如肌糖原累积病、糖尿病酸中毒。

  (5)酒精、药物(两性霉素B、海洛因、巴比妥类)中毒。

  13、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口服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服用硫酸钡粪便呈白片土状或白色,氢氧化铝制剂粪便为灰白色或白色斑点。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血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14、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3)其他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

  15、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如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2)红细胞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时常有红细胞散在,形态较完整;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

  (3)吞噬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4)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真菌增多见于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16、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氨苄西林、利福平、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等亦可使ALT活力上升。常见可致ALT活力上升的其他药物主要有:①抗生素,四环素,利福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多粘菌素、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拉氧头孢、头孢地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均偶可引起血清AST或ALT升高。尤其红霉素类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常在用药后10~12天出现肝肿大、黄疸、AST或ALT升高等胆汁淤积表现。其中依托红霉素对肝脏的损害比红霉素大,主要表现为AST或ALT升高。②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致血清AST一过性升高。灰黄霉素大剂量时有肝毒性,可见AST或ALT升高,个别人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酮康唑偶可发生肝毒性,表现为乏力、黄疸、深色尿、粪色白、疲乏、AST及ALT一过性升高,另有引起急性肝萎缩而致死的报道。③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可致ALT及AST升高。④血脂调节药,应用羟甲戊二酰辅酶入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连续1年以上者有2%~5%可观察到无症状的AST及ALT异常。

  17、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导致ALT、AST检查结果异常的因素很多:肝胆疾病如传染性肝炎(D)、中毒性肝炎、肝癌、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胆囊炎(A)等,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E)、心力衰竭(B)、骨骼肌病(C)、严重烧伤等、接触化学品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等,应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如红霉素酯类、氨苄西林、利福平、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等。

  18、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γ-GT显著升高是肝癌变的敏感指标之一,肝癌的确诊还应配合其它的检查,如AFP;另外,酒精性脂肪肝者的γ-GT也会升高。

  C.慢性肝炎、肝硬化时γ-GT持续升高,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这句话是错误的。应改为:C.慢性肝炎、肝硬化时γ-GT逐渐降低,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或者改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时γ-GT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

  19、

  【正确答案】 BDE

  【答案解析】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1)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外阻塞。

  (2)骨骼疾病 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Paget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ALP释放入血,如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为ALP生成亢进,血清ALP或活性升高。

  (3)药物 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20、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A.球蛋白增高,可见于:①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②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③骨髓瘤和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B.同A

  21、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服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22、

  【正确答案】 BCE

  【答案解析】 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h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此外,尚可见于急性腮腺炎、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肾功能不全、肺癌、卵巢癌、腮腺损伤、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肠梗阻、腹膜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破裂、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酮症酸中毒、肾移植后、肺炎、急性酒精中毒等。

  23、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磷酸激酶增高:

  (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

  (2)各种肌肉疾病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发作期、各种肌肉损伤、挤压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手术后、剧烈运动或反复肌内注射。

  (3)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惊厥、癫痫、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用药服用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或他汀类和贝特类药联合应用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表现为CPK升高。

  24、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血肌酐(Cr)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此,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人体肾功能正常时,肌酐排出率恒定,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当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

  25、

  【正确答案】 CE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也非中和抗体,不能抑制HBV的增殖,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常紧随HBsAg和HBeAg之后出现于血清中,主要包括IgM和IgG两型,抗HBc-IgM对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常以抗HBc-IgM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如同时见AST及ALT升高,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应尽快隔离。“小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小,如肝功能正常,又无症状,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

  26、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用药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可引起-过性的血糖升高,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松、去炎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可调节糖代谢,在中长程应用时可出现多种代谢异常,包括高血糖;甲状腺激素(左甲状腺素钠、碘塞罗宁钠)可使胰岛素水平下降;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氢氯噻嗪)可抑制胰岛素释放,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或尿糖阳性;加替沙星可致严重或致死性低血糖或高血糖;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阿西美辛等)偶可引起高血糖;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利培酮、齐拉西酮、氯丙嗪、奋乃进、三氟拉嗪等)可引起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诱发糖尿病、加重原有糖尿病和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7、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感染和营养不良、严重的肝脏疾病、急性肝坏死、肝硬化时,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也降低。E是正确的。

  28、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负相关,D是错误的,其它几项均正确。

  29、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可提示患肾病综合征的是三酰甘油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0、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可提示患糖尿病的是淀粉酶降低,三酰甘油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1、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俗称“澳抗”,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乙型肝炎感染最早期(1~2个月)血清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可维持数周至数年,甚至终生。HBsAg可从多宗乙型肝炎者的体液和分泌物(血清、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中测出。

  临床意义

  (1)异常提示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与HBsAg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2)慢性HBsAg携带者,即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或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而患者既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即所谓只HBsAg携带者。

  32、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HBV复制的指标之一,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见于:

  (1)乙型肝炎活动期 在HBV感染的早期,HBeAg阳性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病毒颗粒,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若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

  (2)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

  (3)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妊娠期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率为70%~90%。

  33、

  【正确答案】 ADE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本题知识点:第八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34、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35、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如同时见AST及ALT升高,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应尽快隔离。“小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小,如肝功能正常,又无症状,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

责编:曾珂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