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事业编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

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7-29 21:15:25

一、理论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一)问题表现

1.农村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

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心化”现象普遍,乡村“熟人社会”的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逐步发生变化,“散”的特征更加明显,客观上造成乡村治理难度加大。一些地方行政村所辖自然村较多,存在着“治权”与“产权”脱节现象,农村集体资产属于自然村即村民小组所有,但自然村有资产却缺乏自治组织,个别的还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行政村有自治组织却没有集体资产,难以有效实施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对农村资源资产的有效整合。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短板。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地区发展普遍滞后。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其中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是突出短板。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

一些地方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要项目、等资金、靠上级的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政府干、农民看”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够,组织发动群众的方式方法陈旧,干部拍板多、农民声音少,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主战作用不够。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缺乏,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弱,成为制约农民发挥主战作用的重要因素。

4.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仍需提升。

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问题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结构不优,农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快,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普遍数量不足,且服务缺乏针对性,缺少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产业链科技支撑。

(二)原因分析

1.乡村发展能力不足和治理能力不足。

2.乡村要素投入和部门协调推进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3.“溢出效应”没有得到公平补偿。

(三)影响分析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彻底解决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全面进步,提升广大农民综合素质,不仅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而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明确提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进而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路径选择。

(四)提出对策

1.坚持党管农村,加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意见和阶段性规划,成立党政一把手牵头的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2.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各地坚持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线,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3.坚持汇集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各地坚持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4.坚持文化引领,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繁荣。各地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5.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各地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二、热点案例

案例1:韶关南雄做足土地文章,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破解美丽乡村建设瓶颈

据南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把重点放在做足土地文章盘活农村土地,通过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做活、做足农村土地文章,以解决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用地、产业发展用地和建设资金三个瓶颈,拓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深度和广度。

南雄市首先是用好拆除危旧弃房腾退出来的147万平方米建设用地,按照“一户一宅”原则,将具体宅基地分配交由农村党群理事会去协调解决;其次用于解决公建民营卫生站、文化场所、公厕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第三是通过拆旧复垦成为复垦指标,在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收益按规定反哺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及农户收益。除此之外,南雄还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振兴乡村经济、增加百姓收入的必由之路。在湖口镇,3000亩的中草药基地已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聚宝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案例2:汕尾建立市县镇村分级负责机制 政府来搭台村民当主角

吉水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多次在汕尾、陆丰市的环境卫生整治抽查中名列第一。如今,村里已建设排污管道、7000平方米人工湿地+自然景观湿地、石笼滤坝+景观池塘、废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为村民搭平台,请村民当主角,村民生活环境从又脏又差变得干净整洁,彰显了汕尾市在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成效。汕尾市在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建立健全市统筹、县主体、镇实施、村建设的分级负责机制,以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突破口,充分激发村民唱戏,凝聚民心汇集民力,广泛争取外出乡贤、在汕企业等社会力量和深圳对口帮扶单位的参与支持,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3: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推动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佛山丹灶翰林湖农业公园“火”了一把,该公园2016年获得广东省农业厅的批准,成为广东省2016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2017年11月,它成为广东省首批农业公园。惠州市惠阳区政府、碧桂园集团、华侨城集团的“牵手”,力图通过市场化运营手段,借助碧桂园集团、华侨城集团的平台、规划、运营能力,通过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所在片区的基础设施、乡村面貌、景观系统、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都将得到全面提速和优化升级。仁化县则依托沙田柚、葡萄、铁皮石斛等产业基础,探索开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建成大桥金喆园(沙田柚)、红山茶园、周田灵溪河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基地,实现农旅结合与产业共建共享。

广大省各地在传统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巩固发展的同时,不断对其进行转型升级,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名言警句

1.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目光要放到全局上。

2.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3.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强、环境美、文化活、收入高、幸福长。

4.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灵活施策;要继承传统、彰显特色;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5.只有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和谐互补、交相辉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家乡。

6.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要延续历史传承,根植文化积淀,留住原乡特色,回应未来期待。

7.要注重保持田园风光,突出个性,打造独特风格,“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不搞对城镇建筑的复制移植,切忌“千村一面”。

8.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要发掘可用人才、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用好特殊人才,培养一批心系故土、心向农村、心爱农民的优秀农村人才队伍。

9.乡村振兴要切实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党组织强起来,支部书记硬起来,党员站起来,带领群众走出富裕、管理、组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

10.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是“三农”发展的根本目标。

11.统筹城市和乡村发展,着力打造城乡建设布局科学、经济要素高效流通、生活空间相互融合、基础设施互融共享、公共服务均衡同质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12.整洁有序、果蔬飘香的美丽街院精致了村容村貌;比肩城市、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提升了生活品质;特色鲜明、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拓宽了致富之路;文明和谐、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浓郁了文明乡风。

13.坚持“建设美丽”与“经营美丽”并重、更重“经营美丽”,注重从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发展转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4.乡村要长治久美,必须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科学管理和长效管护机制建设。

15.要早谋划、快启动、精实施,注重顶层设计和过程优化,切实实现村容村貌更加精致,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文明乡风更加浓郁。

四、参考范文

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高屋建瓴的政治宣言中,鞭辟入里的阐述了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可见其在中国发展蓝图中的厚重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然而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问题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导致农业生产结构不优,降低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影响农村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为此,各地坚持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线,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广东省设立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山西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培育杂粮、畜牧、蔬菜、果业、中药材、酿造等特色农业产业;浙江省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切入点,积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第一位的就是发展特色产业,唯有产业兴旺,才能攻克全面脱贫的难关,才能让百姓有更过幸福感、获得感,才能加快乡村振兴的进程。

坚持汇集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人才是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我们要建设富强幸福美丽乡村,同样要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各地坚持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们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乡村振兴之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智慧和辛勤劳作,没有人才振兴就不会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文化引领,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繁荣。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对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引领着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文化振兴促使良好的乡风乡俗在乡村复苏,有利于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焕发乡村文明新风尚,有利于提高农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乡村全面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深入挖掘地区文化特色。一方面,要激发广大农民的乡村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农民成为乡村文化发展、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创造更多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感、满足感。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目光要放到全局上。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人才振兴中做文章,在文化引领中谋出路,唯有如此,才能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责编:黄晓庆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